10月25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宣布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他说自从2019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总共增长了16%,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谁能想到,一个国家能在全球经济几经波折的六年里,交出一份累计增长16%的成绩单?哈萨克斯坦用这样的经济答卷,让不少关注全球发展的人眼前一亮,而这份成绩的背后,藏着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努力,更有国际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要知道,2019年之后的几年里,全球经济可不太平。先是疫情打乱了各国的生产和贸易节奏,不少国家的产业链都出了问题。 后来又有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价格波动、供应链重构,很多经济体都在艰难恢复,有的甚至还没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哈萨克斯坦能实现16%的累计增长,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其中的门道。 仔细看就会发现,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里,能源产业的稳定发挥是重要支柱,但不只是靠卖资源那么简单。 这些年他们一直在推进能源领域的多元化合作,比如和周边国家一起完善油气运输管道,让资源能更顺畅地输送到国际市场,同时也在尝试发展可再生能源,像风电、光伏项目也有不少新进展。 不过光有能源还不够,要让经济真正稳得住、有后劲,离不开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时候中国的作用就很突出了。 作为哈萨克斯坦的邻国,中国这些年一直在用实际行动支持周边国家的发展。就拿中欧班列来说,从中国出发的班列会经过哈萨克斯坦,把中国的工业产品运到欧洲,也把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矿产资源带回中国和其他地区。 这不仅帮哈萨克斯坦打通了更宽的贸易通道,还带动了当地物流、仓储等产业的发展,不少城市因为中欧班列站点的设立,慢慢变成了区域物流枢纽,老百姓也能找到更多工作机会。 还有基础设施合作,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公路、桥梁,让哈萨克斯坦国内的交通更便捷,也让他们和周边国家的联系更紧密,这些都是经济增长的“硬支撑”。 而且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互利共赢的。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哈萨克斯坦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双方互补性特别强。 比如中国需要的能源,哈萨克斯坦能稳定供应,而哈萨克斯坦需要的机械装备、电子产品,中国也能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不仅帮哈萨克斯坦稳住了经济基本盘,也让中国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得到了更好发挥,真正体现了大国应有的担当——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发展,而是带动周边一起进步,这才是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当然,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他们一直在推进国内的改革,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吸引外资,还注重培养本土的技术人才,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但如果没有稳定的国际合作环境,没有像中国这样可靠的合作伙伴提供的支持,要在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下实现这样的增长,难度肯定会大很多。 现在回头看这份16%的增长成绩单,不仅是哈萨克斯坦的骄傲,也给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思路:在全球化的今天,单打独斗很难走得远,只有找对合作伙伴,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而中国在其中展现出的大国担当,也让更多国家看到了合作的诚意和潜力。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中国还能通过哪些方式帮助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或者你身边有没有感受到中外合作带来的变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