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剩女”这词该不该禁?吵翻天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绕开了个核心——词本身没毒,毒的是藏在背后的打量。就像“普信男”“妈宝男”,听着刺耳,不是因为字扎人,是说的人带着偏见,听的人揣着芥蒂。 立法禁词像给伤口贴创可贴,看着严实,里头的脓还在——那些对未婚女性的催逼、对男性的刻板评判,照样在饭桌上、办公室里飘。真要改,不如先改看人的眼神:未婚的不急着贴标签,已婚的不盯着家长里短,谁也别用几个字给人盖棺定论。 毕竟啊,人是活的,词是死的,把心放宽了,“大龄”能说成“资深少女”,“普信”也能笑成“自信过头”,你说是不是这理?

跟小爷说话随意些
什么“资”?深?优质资产无人问津?别闹了,现在就是个全面看钱的时代。扯淡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