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怎么成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的?   这个问题要是往回看两百年,真挺让

世界今若在 2025-10-26 07:54:58

印度是怎么成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的?   这个问题要是往回看两百年,真挺让人琢磨。   毕竟现在的印度,很多人印象里是人口多、环境乱、各种社会问题接连不断。   可当年,英国人偏偏看重这块地方,连女王头衔都要加个“印度女皇”,这规格放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   那问题来了,印度凭什么让英国人这么上心?   要说起来,还真是有一套说法。   先说说当时的世界格局。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英国靠着工业革命,硬是把自己捧成了“日不落帝国”。   全球各地的殖民地加起来几十块,什么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加勒比、东南亚,地图一摊,几乎没有英国人染指不到的地方。   可别看地盘大,真能让英国赚大钱的地方,不多。   英国人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觉得印度最靠谱。   为啥?   人多,土地肥,资源丰富,最适合大规模收税和卖货。   可以说,英国当时的殖民体系,印度就是最管用的“提款机”。   英国人刚开始进印度,是打着做生意的旗号,后来一步步把生意做成了“管家”。   最早东印度公司拿到特许经营权,就在孟买、加尔各答这些港口搞贸易。   打了几场仗,把法国人和本地势力清理了,英国成了印度的实际主宰。   到了176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正式收税,控制了孟加拉,算是彻底扎下根了。   从那以后,英国对印度的管理方式基本就是:怎么能多收钱怎么来。   英国能这么顺利控制印度,还有个关键原因:他们特别会“分化瓦解”。   印度本来就是民族、宗教、种姓错综复杂的社会。   英国人故意在管理上挑动矛盾,比如让印度教和穆斯林互相对立,在军队、官僚体系里按宗教、种姓分配职位。   这样一来,印度社会一直被分成好几拨,难以团结起来反抗英国。   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以后,英国人更是加大了对本地地主、王公的拉拢,给他们特权和好处,把大部分普通百姓压在底层。   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让英国得以在印度坐稳近两百年。   虽然英国在印度修了铁路、建了港口,搞了现代法律和教育体系,但这些东西主要是服务于英国自己的利益。   印度本地社会经济结构被打乱,产业被掏空,社会分化更加严重。   到了二十世纪,民族主义觉醒,独立运动越来越猛。   1947年,印度终于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但殖民留下的一系列问题,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南亚。   英国和印度之间的历史账本,也成为国际关系中的老大难话题。   总的来说,印度能成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那颗“宝石”,说白了就是英国人会算账,知道怎么用最低的成本,榨取最多的利益。   无论是高额土地税、贸易垄断,还是分化本地社会,都是一套成熟的“吸血”策略。   相比之下,其他殖民地都成不了气候,只有印度能让英国人“躺着赚钱”。   历史已经过去,但英国和印度之间的故事,依然值得我们反思。   现在的印度,虽然各种问题不少,但当年被英国当成“宝石”那段经历,是全世界都忘不了的。   对于我国来说,这段历史更是提醒我们,只有自立自强,才能不被外人拿捏。   至于英国和印度未来会怎么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目前还没有官方计划,后续变化还得看两国政府的动作。   参考:印度明明那么烂,为什么能成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 ——知乎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