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顾不上中国!高市早苗刚当上首相,就遭到当头一棒,特朗普急着上门催债,释放信号不简单 据上观新闻报道, 10 月 21 日,日本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第一轮投票落下帷幕,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以过半票数当选日本第 104 任首相,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性首相。日本媒体此前纷纷渲染这一结果 “打破长期男性主导政坛的玻璃天花板”,但外界很快发现,这位新首相还没来得及兑现 “对抗中国” 的强硬承诺,就先被来自美国的 “催债通知” 打了个措手不及。 高市早苗能坐上首相之位,本身就充满了妥协与变数。她并非政治世家出身,也没有固定派阀的坚定支持,全靠麻生派等保守势力助推才战胜稳健派对手,甚至要依赖维新会的临时“救场”才能维持执政地位。为了拉拢维新会,她还被迫接受了削减众议院比例代表议席、设置副首都等“毒丸”条件,刚上任就埋下了执政隐患。这位以安倍晋三继承者自居的首相,上台前满脑子都是强硬主张,不仅宣称中国军事建设是“国防风险”,还放话要参拜靖国神社、要求中方撤除相关海域浮标,可现实很快给了她沉重一击。 特朗普政府的催债来得毫不客气,核心诉求很明确:要么在关税谈判中让步,要么增加防卫费分摊,本质上是要日本为美日同盟“买单”。这背后藏着日本难以言说的经济困境,IMF数据显示,2025年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已达248.7%,是美国的两倍还多,连前首相石破茂都公开承认“财政状况比希腊更糟”。更棘手的是,日本国债市场早已岌岌可危,2025年5月的20年期国债拍卖投标倍数跌至2012年以来最低,日本生命保险等机构持有的国债账面浮亏高达3.6万亿日元,市场对日本财政的信任度已近崩塌。 美国显然看准了日本的软肋。日本近年来深度绑定美国,2024年对美出口占比攀升,贸易顺差达565.7亿美元,可这种依赖反而成了被拿捏的把柄。特朗普政府很清楚,日本央行正缩减量化宽松,国债市场缺了央行托底已难以为继,此时施压成功率极高——要是日本不肯妥协,美国完全可能通过加征汽车等行业关税打击日本出口,那对本就脆弱的日本经济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 高市早苗的强硬对华表态此刻显得格外空洞。她想靠渲染“中国威胁论”凝聚国内共识,却忘了日本的经济命脉攥在美国手里。要应对美国催债,她要么扩大支出刺激经济,这会让债务问题更严重;要么在对华政策上缓和以减轻压力,可这又会得罪支持她的保守派。这种两难处境早有预兆,日本财政支出中25%要用来还债务利息,社会保障支出占比更是高达33.1%,根本没余钱支撑所谓的“对抗计划”。 所谓“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光环,在现实压力下已黯淡无光。高市早苗的经历恰恰说明,日本政坛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性别,而是如何在美日同盟的捆绑与自身经济困局中求生。美国的催债与其说是“通知”,不如说是对日本政治现实的精准敲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