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招聘会现场冷清:一小时仅零星咨询,求职者去哪了? 10月24日晚6点,中山坦洲镇合胜百货门口的公共就业招聘会现场,出现了令人深思的一幕:数十家企业展位整齐排列,招工代表们或低头刷手机,或相互闲聊,而求职咨询区却几乎空无一人。持续一小时的观察期内,仅见零星路过群众驻足翻阅资料,始终未形成有效人流。这场由坦洲镇政府牵头组织的就业服务活动,为何遭遇如此尴尬的场面? 三大症结直击招聘困局 在坦洲劳务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本次招聘会的冷清现状折射出多重矛盾。首先,坦洲就业信息传播渠道存在明显断层。现场某制造企业HR透露,活动仅通过街道海报和公众号推送预告,对于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50岁以上待业群体而言,信息覆盖率极为有限。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镇年度常态化招聘活动不足5场,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市场影响力。 其次,企业招聘年龄限制与求职群体结构严重错配。参会企业普遍将用工年龄卡在45岁以下,而坦洲人社分局2023年失业登记数据显示,本地长期待业人员中50岁以上占比达62%。五金厂招聘负责人坦言:“虽然知道老师傅经验丰富,但公司统一要求流水线岗位不得超过45岁。” 最关键的坦洲工资竞争力不足问题尤为突出。岗位薪资普遍维持在4000-5000元区间,且存在压薪一个月现象——第三工业区多数企业次月25日才发放上月工资。对比相邻的珠海斗门区同类型岗位5200-6500元的薪资水平及15号发薪的惯例,本地年轻人更倾向跨境就业。 劳务中介乱象冲击正规就业市场 现场调查发现,坦洲镇新前进村、七村工业区周边聚集着大量劳务中介,形成了特殊的临时工借支用工模式。虽然这类日结工作薪资低于正式工15%、不缴纳社保,但提供随时借支200-500元应急资金的服务,且离职无需提前申请。这种灵活用工方式恰好契合了当下务工者的现金流需求,导致政府组织的正规招聘会吸引力持续下降。 构建良性就业生态的破局之道 要破解坦洲用工困局,亟需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长效机制。建议镇政府设立固定招聘场所,划分正式用工与灵活用工专区,实现就业服务常态化。同时加强对劳务中介的监管整顿,对违规收取押金、虚假招聘的中介机构予以取缔。更重要的是推动企业改善薪酬体系,将发薪日期调整至每月15日前,并探索适合大龄务工者的弹性工作岗位。 当周边城市都在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抢夺人才时,坦洲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就业环境,如何留住那些撑起制造业根基的产业工人?如果连最基本的求职者流量都无法保证,再精致的招聘展位又怎能扭转人才外流的趋势?这场无人问津的招聘会,是否该引起坦洲产业升级的深度反思?招聘会时间 招聘会现场 中山就业困难 中山求职避坑 中山求职避雷 中山大学招聘会 坦洲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