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和乌克兰宣布了 10 月 23 日,俄罗斯国防部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都发布了战报。 俄国防部说,22 日过去 24 小时里,用了高精度武器、无人机和 “匕首” 导弹。目标是乌克兰军工需要的能源设施。 要说这 “匕首” 导弹,那可是俄军手里的 “大杀器”,飞行速度能到 10 倍音速,还能在空中灵活变轨,就像扔出去的回旋镖还能自己调整方向,敌方防空系统根本来不及反应。 更关键的是它的 “坐骑” 米格 - 31K 战机,能爬升到 25 千米高空,相当于把导弹架在 “云端炮台” 上发射,射程直接翻番。2022 年 3 月,这玩意儿就曾精准炸掉乌克兰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的地下弹药库,连钢筋混凝土掩体都挡不住。 这次俄军的打法藏着门道。先派 “天竺葵” 无人机像蜂群一样扑过去,用几千美元一架的 “炮灰” 消耗乌军防空导弹,等对方雷达开机暴露位置、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匕首” 再从天顶扎下来。 这种 “无人机开胃,导弹管饱” 的组合拳,专打乌克兰的工业命脉 —— 哈尔科夫的无人机工厂、基辅的无线电厂,这些造武器的地方一断供,前线士兵手里的家伙就成了 “一次性用品”。 乌军这边也没闲着。就在 10 月 18 日,他们的无人机还夜袭了俄罗斯奥伦堡的全球最大天然气处理厂,导致工厂停摆,连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都没法接收了。 这种 “你打我的军工能源,我炸你的财政命脉” 的玩法,成了战场新套路。乌克兰议员纳戈尔尼亚克就说过,俄军反复炸利沃夫的储气库,其实是想毁了配套输送系统,让乌克兰没法稳定供能。 西方的反应透着焦虑。德国赶紧把要卖给瑞士的 5 套 “爱国者” 防空系统截胡给乌克兰,英国更是喊出 “50 天武装冲刺” 的口号。 可 “匕首” 导弹目前还没被有效拦截过,就像给乌军防空罩开了个大洞。美国更直接,把 B-61-12 战术核弹重新部署到英国基地,这棋下得越来越险。 说到底,双方都在算一笔账:俄军想靠炸能源断乌军的 “造血能力”,让他们彻底靠西方 “输血” 续命;乌军则想炸俄能源设施砍断其 “钱袋子”,毕竟油气是俄罗斯的财政大头。 可战场从来不是单纯的武器比拼,就像利沃夫地下 700 米的储气库炸不动,奥伦堡的天然气厂修修还能用,这种消耗战拼到最后,伤的都是普通百姓。俄罗斯军事战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