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能把稀土提炼出来,这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并不算难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0-24 12:27:24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能把稀土提炼出来,这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并不算难,每个国家都能从开采到提炼全做出来,可为何这些国家没去做呢?说白了,就是因为没有规模。   很多人没搞懂,稀土产业不是开个小作坊就能干的,从挖矿到最后分离出高纯度的元素,整个链条环环相扣,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美国当年就是自己断了链条,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修改了核材料的定义,把稀土开采里伴生的一些副产品归成了核材料,一下子多了一大堆审批和监管流程。 处理这些东西要花不少钱,还要担责任,企业一算账不划算,干脆就不干了,正好那时候中国能接手,没有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又有政策支持,慢慢就把产业做起来了。   更关键的是,美国那些企业当时觉得把矿石挖出来运到中国加工更省钱,本土的冶炼厂关的关、停的停,技术团队也散了伙。   这一停就是几十年,等后来想重新搞的时候才发现,连会调萃取参数的老工人都找不齐了,不是说他们的科学家不行,能送探测器上火星,难道还搞不定这点工艺?   可实验室里的技术和工厂里的规模化生产是两码事,稀土里的十七种元素性质太像了,分离提纯全靠经验摸索,温度差一点、试剂多一点,出来的东西纯度就天差地别。   中国这边靠多年的积累,能把纯度做到极高,美国现在弄出来的产品杂质多,连自家先进战机的零件都用不了。   成本更是绕不开的坎,建一个像样的稀土冶炼厂,前期投入就是天文数字,而且这东西必须大规模生产才能赚钱,产量上不去,设备折旧、研发费用平摊下来,每一斤稀土的成本都高得吓人。   得州有家分离厂,光环保审批就等了快四年,建好后产量上不去,最后直接负债倒闭了,就算政府给补贴,也填不上规模不够的窟窿,反而可能把市场搞乱。   现在美国最头疼的是整个产业链断了,他们最大的稀土企业挖出来的精矿,以前八成都是卖到中国加工,自己根本处理不了,后来因为关税问题,这生意做不下去了,股价直接大跌。   他们想在本土建精炼厂,投了不少钱,可到现在连制造高端设备必需的重稀土都分离不出来,更别说造磁体这些高附加值产品了。   这背后其实是个选择问题,当年美国主动放弃了冶炼环节,觉得能省钱省力,却没想到把产业根基丢了,中国则是一步步把开采、分离、回收、下游应用的环节全打通了,连矿里的伴生元素都能利用起来,既降低了污染又增加了收益。   那些说技术不难的人,忽略了产业发展的规律,技术能学,设备能买,但规模和产业链的积累,得靠时间和持续的投入,美国现在想重建,不光要解决技术工人短缺、成本高企的问题,还得面对专利壁垒和市场规则。   他们的企业就算能炼出稀土,价格比中国高,也没竞争力,政府补贴只能解一时之渴,解决不了根本的规模问题。   稀土产业的竞争早就不是技术比拼了,而是产业链完整度和规模效应的较量,美国不是没技术,是丢了产业生态,想捡回来才发现处处是坎,这种靠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优势,不是靠喊口号或者短期投入就能撼动的。   大家聊聊,你觉得美国花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建成不依赖外部的稀土产业链?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水绿玩转世界

水绿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