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告发出!林剑强硬表态:若英国拒批新馆,中方必将维护自身权益,让英方承担后果。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中方对英方七年来层层拖延审批的一次正面回应,故事得从2018年讲起,那年中国买下了伦敦塔桥旁的皇家铸币厂旧址,花了整整2.55亿英镑,想在那建一个新的大使馆,把散落在伦敦各地的外交机构整合起来,但这桩原本双赢的工程,卡在了英国地方议会的“顾虑”上。 从交通压力到历史遗迹保护,接着又变成了国家安全风险,最后连情报部门都出来发声,硬生生把一个纯外交用途的项目拖成了外交雷区,英国政府不但没给出一个明确说法,还不断推迟审批节点,文件堆成了山。 到了今年10月,中国终于按捺不住,林剑直接点名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一句话问你:一个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设立大使馆的国家,自己建个馆咋就成“威胁”了? 看懂这场大使馆风波,不只是看看建筑审批卡在哪,更是一次对中英关系走向的透视,中国已经从早些年愿意“静观其变”,变成了现在的“你别逼我出手”。 英国这几年在对华事务上越来越受美国牵制,从华为5G被封杀,到这次大使馆卡壳,动辄上升到国家安全,实质上是政治意图遮掩了规则程序,有意思的是,英国一边在脱欧后满世界找合作,一边却在最该释放善意的环节不断设障。 这座新馆其实本可以成为中英深化经贸、文化交流的支点,却被生生拉成了冷战旧剧重演,换个角度说,如果英国真的把中英关系看作重要战略资产,就不该用“安全焦虑”去回应一个早就公开透明的项目,更不该被盟友的敏感神经牵着鼻子走。 这事最值得注意的信号,是中方话风的变化,从“耐心沟通”到“坚决维护”,说明中国对对等、尊重、规则越来越看重,也越来越有底气去维护自己该有的空间,别忘了,中国现在是英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一年超过1000亿英镑的往来,不是靠模糊外交能维持的,而这场拖延,已经让英国在北京重建使馆的计划被搁置。 你卡我,我就卡你,这不是威胁,是最基本的对等逻辑,西方总喜欢讲契约精神、法治规则,但如果连使馆这样最基础的外交权利都能一拖七年,是谁先在撕毁规则?说白了,不是中国越来越强硬,而是对方越来越不讲规矩。 想拉中国搞自由贸易,就得先展现点基本的信用,如果中英关系未来还想往前走,恐怕得从这块“铸币厂旧址”上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态度。 中国已经不是那个只会被动等待的角色了,该谈判的会谈判,该反制的也绝不会手软,世界不会为谁绕道,外交更不是谁脸色难看就能吓退别人,建个大使馆都这么难,合作怎么可能顺利?这块被拖了七年的地,到底是中国的外交梦,还是英国的政治赌注? 你觉得,中国该不该在类似事件中继续保持克制?欢迎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中国使馆新建项目被英方拖延7年,中方回应:英方毫无契约精神、失信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