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发现打坦克没用,打火炮没用!俄罗斯越打越聪明,要打就打让乌军最痛苦的目标。俄

未央秘史 2025-10-24 10:42:47

俄军发现打坦克没用,打火炮没用!俄罗斯越打越聪明,要打就打让乌军最痛苦的目标。俄军西部军区一昼夜摧毁乌军48个无人机指挥所! 俄罗斯西部军区主任伊万∙比格马表示,俄军西部军区一昼夜摧毁2个星链通信终端系统,以及48个乌军无人机指挥所。 放在以前,俄军可能还在纠结怎么用反坦克导弹对付乌军坦克,结果发现就算敲掉几辆,转头又会被无人机盯上补刀,完全是恶性循环。 现在算是想明白了,无人机才是乌军的命门,而指挥这些无人机的指挥所和维持通信的星链终端,就是命门里的关键节点。 能精准找到这些藏得严严实实的指挥所,靠的还是俄军那批用大号电池驱动的FPV无人机。 这些小家伙看着不起眼,却能在前线慢悠悠地搜索那些非常微弱的低功率发射器信号,就像猎犬追踪猎物的气味一样。 乌军无人机操作员就算把自己藏在掩体里,只要一开设备操控无人机,信号就会飘出去,俄军的FPV无人机就能顺着信号摸过去,把位置精准传回来。 2024年8月俄军在库尔斯克用新型VandalFPV无人机作战时,就是靠着这种方式,不仅端了乌军的弹药库,还顺带揪出了几个隐藏的无人机操作点,视频里能清楚看到,第一架无人机命中目标后,第二架立马补刀,连逃跑的乌军士兵都差点被盯上。 星链终端更是被俄军当成了重点照顾对象,这东西对乌军来说简直是“续命神器”。 自2022年以来,乌军部署了四万多台星链终端,无人机的侦察数据、与北约的情报互通、甚至前线士兵的实时指挥,全靠这玩意儿传信号。 之前乌军无人机能在十公里外精准打击俄军坦克,背后全是星链在提供通信支持,没有它,这些无人机就是没头的苍蝇。 俄军一开始想打天上的星链卫星,后来发现不现实,卫星太多炸不完还容易惹麻烦,转而专攻地面终端,这思路算是走对了。 对付星链终端,俄军有套“开机即摧毁”的绝活,他们用“白芷”这类电子战设备在十公里内扫描特定频段信号,星链终端一开机发送信号,就等于给俄军报了位置,精度能到米级,接下来要么是“柳叶刀”无人机飞过去精准轰炸,要么是炮火直接覆盖,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 2024年9月在切尔尼戈夫州,俄军无人机操作员就是用带燃烧弹药的无人机,精准炸掉了乌军的星链通信站,连旁边的据点都一起烧了个干净。 2025年2月赫尔松战场更典型,乌军第61旅刚把星链终端打开没多久,就遭到了炮击和无人机的联合打击,损失惨重,到后来乌军士兵都有心理阴影了,开机前得先四处张望半天。 这种战术调整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要知道之前俄军在无人机面前吃了大亏,北约官员都透露,俄军损失的坦克里超过六成是被无人机摧毁的,每月造130辆坦克的速度,还赶不上被无人机炸掉的零头。 地面部队更是憋屈,想过个开阔地都得先派侦察兵反复探路,生怕被无人机盯上。 但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打掉一个方向的乌军无人机据点,俄军地面部队就能放心展开攻势。 2025年6月俄乌谈判期间,俄军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带着集束弹头炸掉乌军无人机发射场,现场升起的蘑菇云里,不仅有指挥所的残骸,还有不少没来得及起飞的无人机,那之后俄军地面部队在当地推进得顺利多了,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缩手缩脚。 俄军的FPV无人机还在不断升级,2024年投入使用的Vandal型号用上了光纤制导,信号传输又快又稳,还不怕乌军的电子干扰,拍出来的画面清晰到能看清乌军操作员的头盔。 后来又加了末端制导系统,飞到目标100-150米的地方就能自动锁定,不用操作员一直盯着屏幕,就算被干扰也能准确撞上去。 配合“戈雷内奇”喷火无人机,连藏在树林里的乌军据点都能烧出来,那些想靠植被隐蔽的操作员算是没了藏身之处。 乌军现在是真的头疼,之前靠无人机掌握的战场主动权,被俄军这波“掏窝”战术搅得七零八落。 星链终端不敢长时间开机,指挥所只能频繁转移,有时候刚搭好帐篷就得挪地方,效率低了一大截。 更麻烦的是,无人机操作员的培训速度根本赶不上据点被摧毁的速度,之前还能靠北约支援的设备撑着,现在俄军连他们的通信频道都摸熟了,有时候无人机刚起飞,信号就被俄军干扰断了线,直接变成废铁砸在地上。 俄军这波转变其实是吃一堑长一智,从一开始跟乌军拼装备数量,到现在针对性打击关键节点,算是把战场的主动权慢慢抢了回来。 毕竟打仗不是比谁的铁疙瘩多,而是看谁能先掐住对方的喉咙。 无人机指挥所和星链终端就是乌军的喉咙,只要攥紧了这两个点,就算乌军还有坦克火炮,没了无人机的眼睛和耳朵,也成了被动挨打的靶子。 这种用低成本无人机对付高价值目标的玩法,既省钱又管用,比傻大个似的硬冲划算多了,也难怪俄军越打越顺手。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