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原为台湾富商林尔嘉的私人领地。林尔嘉以他的别名“叔臧”的谐音为庄园命名,寓意为“稻谷和豆类的庄园”。1895年,林尔嘉全家因《马关条约》割台而内渡定居鼓浪屿,为怀念台北板桥故居,他仿造其风格并参照江南名园修建了菽庄花园。1955年,花园经过整修改为公园,1956年被捐献给中国政府。2006年,包含菽庄花园在内的鼓浪屿近代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园占地面积20,328平方米,分为藏海园和补山园两部分,各自营造了五处景观。藏海五景为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园林集世界园林艺术十大特点中的“藏海”“巧借”“动静结合”等特色于一园,先藏后露的“藏海”手法,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的“巧借”之法,以及动景与静景交融的“动静结合”设计,使其独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