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白求恩,我们宣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

纸上点将 2025-10-23 23:47:13

一直以来,对于白求恩,我们宣传的都是他如何高尚、如何伟大,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什么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且拼尽全力救治中国人? 白求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苏格兰移民家庭,父亲是长老会牧师,祖父则是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创办者之一。从小耳濡目染医疗传统,他1909年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却因对底层劳工的关注,中途中断学业,到伐木营地当志愿者教师。1912年重返医学院,1916年毕业后加入加拿大皇家海军医疗队,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时他往返欧洲和加拿大,目睹无数士兵因医疗延误而亡,这让他对战争创伤有了深刻认识。战后移居美国底特律,开设诊所服务工业区工人。这些穷苦患者常常拖延就医,导致小病变大祸,而富裕阶层却独占资源。这种贫富医疗鸿沟,让他开始质疑资本主义体系的公平性。 1926年,他自己罹患肺结核,当时视为不治之症。他坚持尝试新兴的肺塌陷疗法,历经数月才痊愈。这段经历让他更坚信,先进医术虽能救人,但若无制度保障,多数民众仍将无医可求。他的职业生涯由此转向胸外科,设计出12种手术器械,并在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任主治医师,发表论文影响国际同行。 一战后的白求恩,不仅在专业上精进,还逐步形成对社会不公的批判。1923年,他前往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师学院深造,获得会员资格,并短暂结婚。回美后诊所工作,让他每天面对油污满身的汽车工人,他们的肺部疾病往往源于工厂粉尘,却无力负担治疗。相比之下,大医院的贵宾病房优先服务权贵,这让他在1931年于《加拿大医生》杂志发文,呼吁清除医疗中的私利成分。1933年,他出任卡特威尔圣心医院胸肺外科主任,并入选美国胸肺外科学会理事,但个人生活波折不断,第二次离婚让他更专注事业。 1935年,他赴苏联参加国际生理学大会,亲见全民免费医疗体系:无论贫富,民众都能就近获得药品和诊治。这与他北美见闻形成鲜明对比,回国后他四处演讲,推动类似改革,却遭当局视为激进分子。10月,他正式加入加拿大共产党,认为只有通过劳工联合,才能实现医疗公平。他的转变并非突发,而是长期积累:从战场创伤到个人病痛,再到制度观察,让他认识到,医生责任不止于治病,还需推动社会变革。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白求恩的国际主义情怀得到淋漓尽致体现。1936年,法西斯势力入侵西班牙,他响应加拿大共产党号召,组建医疗队奔赴马德里前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首创战地移动输血站,将新鲜血液直接从捐献者输送至伤兵,挽救上千性命。这项创新源于他对西班牙共和军困境的观察:前线伤员因失血过多而亡,若无即时补给,任何手术都徒劳。战时他还发明急救系统,包括便携器械箱和包装箱手术台,这些经验后来直接移植到中国战场。内战失败虽令他沮丧,但也强化了他的反法西斯决心。 他视西班牙和中国为同一场全球斗争的一部分,1937年7月在洛杉矶遇见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对方详述“七七事变”后抗日形势,让他立即表态愿赴华援助。陶行知的描述触动了他:中国战场更缺医少药,八路军战士在简陋条件下顽强抵抗。这次会面成为转折,受加美共产党派遣,他开始筹备医疗队。1937年12月,他赴纽约接受国际援华委员会资助,购置药品和器械。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加美医疗队从温哥华启程,乘船20天抵香港,后经武汉、西安辗转延安。3月31日抵达后,他立即与毛泽东会面,提出组建前线医疗队,利用带来的器械就近抢救重伤员。毛泽东支持其计划,4月他转入晋察冀边区,任军区卫生顾问。聂荣臻司令员安排他勘察当地医疗现状:八路军前线缺乏专业医生,伤员多在窑洞等死,感染率高企。白求恩没有抱怨条件艰苦,而是迅速行动。他与当地木匠铁匠合作,改装器械,如用剃刀代手术刀,用酒精消毒替代麻药瓶。 5月起,他开始系统巡诊,跋涉750公里,在村落设立13个包扎所,确保伤员能在战斗后快速处理。这些举措直接提升了部队生存率,他的到来填补了边区医疗空白。更重要的是,他视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坚持不懈宣传国际援助必要性,通过信件呼吁北美机构捐款。 1939年春,他推动创办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亲授解剖和外科课程,培训出首批本土医护人才。学员中不乏农民子弟,他们从零基础起步,学会基本操作后分赴各站。白求恩强调纪律性,在中国期间严格自律,避免酒精影响工作,尽管过去有酗酒习惯。 1939年10月29日,涞源摩天岭战斗中,白求恩为腿伤战士手术时,中指被碎骨刺破。他忽略伤口,继续工作。11月1日,再次操作颈部感染病例时,创口感染败血症。体温飙升,他被送往后方黄石口村,躺在农家土炕上,坚持口述信件,叮嘱药品采购路径,并分发个人物品如手表、皮鞋和相机给战友。11月12日,他因败血症去世,终年49岁。医疗队继承其方法,继续施救,卫生学校扩大招生。他的离去未中断援助,反而激发国际响应。

0 阅读:89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