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台当局的副领导人,萧美琴当着全世界的面做出承诺,台湾不仅要将台积电搬到美国,就连整个涉及芯片的生态系统统都搬到美国。 台湾正卷入一场深刻的战略危机,这不是危言耸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它最核心的价值,不管是手上那张全球科技王牌,还是心中那个防卫自主的幻想,都在同时被掏空。 这场风暴过后,台湾在地缘棋盘上的角色,恐怕要被重新定义了,台湾最硬的底气是什么? 毫无疑问是它在全球高端芯片制造中,那种近乎垄断的地位,这块“盾牌”曾经让无数人安心,但现在它正在变成别人餐桌上的“筹码”,用来服务于他国的战略棋局。 要知道全球顶尖芯片绝大多数产自这里,而大洋彼岸的美国,自家产能却少得可怜,于是美国的《芯片法案》来了,一场针对性的价值大挪移,就此拉开序幕。 台湾官员萧美琴已经把话说得很白了,这根本不是单个企业,去美国建个厂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半导体生态系”都要跟着动起来。 这话一出,岛内“台积电快变成美积电”的恐慌瞬间炸开,在野党更是痛批,这等于亲手“砍断”自己的经济命脉。 就算当局想用“复制一个过去”,而不是“搬空自己”来打圆场,大家心里都明白:台湾正从一个技术牌桌上的玩家,沦为主动递出王牌的资产输出方。 一边是看家本领被动地送出去,另一边想自己打造点新家伙的努力,却因为政治操作掉进了一个烧钱的“无底洞”。 那个被吹得神乎其神,号称自主防卫里程碑的“海鲲号”潜艇,就是最好的例子,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吓人。 连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都亲口承认,想按时把这艘潜艇造好交出去,挑战“相当巨大”,这场政治秀的风险,最后全都压在了本土产业的“肩膀”上。 合同写得清清楚楚,负责建造的船厂一旦延误,一天就要罚将近19万新台币,罚款总额上限更是接近40亿。 这暴露了一个危险的游戏规则:用产业界的真金白银,去填一个虚无缥缈的政治口号,到头来新的安全保障没建成,反而把自己的工业基础先给“腐蚀”了。 在这双重打击下,台湾原本用来撬动地缘政治的“杠杆”,正在发生可怕的反转,它的产业优势,不再是单纯的“保护伞”,反而因为供应链上的致命弱点,成了各方势力都可以精准拿捏的把柄。 中国大陆最近升级的稀土出口管制,就是一记精准的“点穴”,政策直指14纳米以下的先进芯片制造,而台积电最赚钱的7纳米和5纳米工艺,恰好就卡在这个“命门”上。 就像《纽约时报》指出的那个尴尬局面:就算台积电把工厂“复制”到美国,生产芯片需要的关键原料,还得先过中国大陆这一关。 美国当然也想摆脱依赖,可重建一条独立的稀土供应链,没个几年时间和几十亿美元的投入根本下不来。 台湾就这样掉进了一个两难的“漩涡”:它的核心产业,既是美国拼命想拉拢的资产,又是大陆随时可以施压的目标,这块战略资产的控制权,正在从自己手中一点点“溜走”。
赶尽杀绝,民进党用重判八十高龄的高安国将军来恐吓统派10月23日,台湾省高院以
【72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