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一场今年年初,由英伟达CEO黄仁勋主持的深度访谈,把94岁的“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这是他17年来首次长时间公开对话,抛出的话却掷地有声:“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他甚至高呼:“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这份毫不掩饰的身份宣言,瞬间点燃了“舆论场”。 张忠谋的“美国内核”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长达大半生的烙印,他18岁就远渡重洋,在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顶尖学府深造,并早在1962年,就宣誓成为了美国公民。 他职业生涯的辉煌起点,同样在美国,1958年加入德州仪器后,他一路晋升至副总裁,是那个年代凤毛麟角的华人高管。 这些经历让他对美国的科技体系与商业规则,产生了近乎信仰般的信任,可这份坚定的个人选择,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却显得格外刺眼。 很多人觉得他“忘了自己的根”,台湾作家黄智贤更是怒斥其为“白眼狼”,“汉奸”、“忘恩负义”的标签纷至沓来,与他那意为“忠诚且有谋略”的名字,构成了巨大的讽刺。 这种强烈的个人信念,最终投射成了台积电的企业战略:一场对美国市场的豪赌,从2020年起,台积电便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投资规模一路从最初的120亿美元,飙升至惊人的650亿美元。 蓝图相当宏大,规划了六座工厂,要覆盖从5纳米到2纳米的全部先进制程,今年10月还宣布要新增2纳米产线。 然而理想的蓝图,正在亚利桑那的黄沙中变成现实的“泥潭”,2024年启动量产的4纳米工厂,产能爬坡异常艰难,2023年就曾因本地工人技术不过关,而导致工期延误。 台积电曾试图从台湾,调派500名经验丰富的技工救急,却被美国工会以“抢占本地就业”为由强行阻止,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更要命的“枷锁”,来自那份《芯片与科学法案》,条条框框都“掐着脖子”:想拿补贴,就得交出75%的超额利润。 未来十年在大陆的先进制程产能扩张,不得超过5%,连成熟制程的扩张,也被限制在10%以内,这让台积电彻底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台积电将“命运”押注在美国时,棋盘的另一端,那个被其战略有意无意忽略的“变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就连比尔盖茨,在2023年也曾预言,美国的打压只会加速中国的产业链自主。 张忠谋的个人选择本无对错,但当它与一个身处地缘政治风暴眼的企业命运,深度绑定时,便催生了巨大的战略风险,台积电在美国的荆棘之路,与中国半导体的崛起,共同揭示了一个冰冷的现实。 在全球竞争的新时代,将企业的希望,完全寄托于任何单一的外部力量,终将是一条危险的“钢丝”,真正的安全感,或许永远不会来自他人的承诺,而只能源于自身的强大与平衡。
大家发现没有,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什么台积电!什么英伟达!什么苹果!什么特斯拉!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