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干完架,最肉疼的不是打仗花了多少钱,而是被导弹残骸砸

诸葛利剑 2025-10-23 16:37:05

以色列压根没想到,这次和伊朗干完架,最肉疼的不是打仗花了多少钱,而是被导弹残骸砸坏的房子、商场、办公楼……修起来简直是个无底洞! 以色列和伊朗的这次冲突,发生在2024年10月,伊朗发射了大约200枚弹道导弹,直奔以色列而去。大部分导弹被铁穹系统拦截住了,但残骸四处散落,砸坏了不少民用建筑。税局估算,直接损坏成本高达5300万美元,北部地区未上报的损坏可能达到10亿谢克尔,折合2.65亿美元。 这些钱主要用来修补房屋、商场和办公楼的墙体、屋顶和基础设施。布隆伯格报道说,总损坏成本达到3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的间接损失。军费开支虽然大,但修复这些民用设施的费用更像个黑洞,因为涉及材料采购、劳动力调配和工程延期。伊朗那边,一次导弹齐射就花了23亿美元,相当于他们年度国防预算的22%,但以色列的痛点在于重建的长期拖累。 劳动力市场直接成了重灾区。冲突前,以色列建筑业和农业靠着15万巴勒斯坦工人撑着腰杆,但局势一紧,97%的工人进不来。结果,特拉维夫的工地停摆,钢筋水泥闲置生锈,本该年底交工的商场项目无限期推迟。建筑公司没法自己上手,只能从印度紧急招人,年薪开到2万美元,是印度本地工资的6倍。 可到2024年底,也就招到1.6万人,缺口填不满,工地挂出暂停牌,每月损失超过8亿美元。本国劳动力也有五分之一被征召入伍或在家照顾家人,南部农场蔬菜烂地里,超市物价涨三成,老百姓买东西都得算计着来。这种人力短缺,直接放大修复导弹残骸的难度,本来砸坏的房子就能快速补上,现在工程队人手不够,材料运不进,成本直线上升。 旅游业这个昔日金矿,也彻底瘪了。往年这个时候,特拉维夫海滨酒店满员,老城商铺人头攒动。现在呢,酒店空置率超80%,商铺关门大吉,就算打折也没人光顾。本-古里安机场航班锐减三成,客流量腰斩,只剩7家外国航空公司苦撑。北部旅游小镇街头冷清,民宿老板把价格砍一半,入住率还不到10%,很多人干脆关张回家。 导弹残骸砸坏的那些商场,本来是旅游消费热点,现在修复起来得花大笔钱,可游客不来,资金回笼遥遥无期。整个行业损失远超预期,经济学家估算,这波打击让以色列旅游收入蒸发数十亿,修复建筑的费用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比单纯的军费支出更让人肉疼。 企业日子也不好过,半数以上营业额跌一半,南部靠近冲突区的企业三分之二关门。高科技产业,本是经济支柱,现在人才外流,投资撤资,不少公司把总部搬到国外。布隆伯格提到,伊朗导弹打击造成的损坏,总计3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建筑修复上,但这引发连锁反应,企业生产中断,供应链断裂。 政府每天应急开支10亿新谢克尔,约2.6亿美元,总花费占GDP的10%。钱都砸进战事和急救,民生预算被砍:学校教材买不起,医院设备更新搁置,社区养老经费减四成。老百姓怨气冲天,生活成本上升,却看不到快速恢复的希望。红海航运紧张,能源进口价更高,雪上加霜。 从更广角度看,这次冲突的经济冲击波及整个中东。海湾国家也受牵连,石油价格波动,贸易路线受阻。中东眼报道,以色列战后重建预算高达175亿谢克尔,约52.5亿美元,用于修复南部和北部47个定居点的损坏。伊朗导弹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月7日事件的两倍。 专家分析,重建导弹击中建筑的成本,至少4亿美元,但长期来看,科学和基础设施的损失可能达6亿美元。以色列政府面对这些账单,只能增加国防预算,但这挤压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内塔尼亚胡领导下,政策强调安全优先,却让经济恢复步履维艰。国际援助虽有,但杯水车薪,修复那些砸坏的房子和商场,成为无底洞般的负担。

0 阅读:50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