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空军又要大批引进伊尔-78MK-90A加油机的消息出现在不少媒体和圈子里,引发了很大关注。 据泄露的俄罗斯军工文件显示,有“东亚客户”被曝正计划购买整整20架伊尔-78MK-90A大飞机,并计划2027年前交付。 但这话得往深了说,咱空军真差这 20 架加油机?要知道现在运油 - 20 都已经跟着歼 - 20 编队巡航了,去年还护送八一表演队直飞沙特,按理说自主装备该顶上来了。 可老底子的短板实在太显眼,早年的轰油 - 6 就是个 "过渡款",载油量才 37 吨,给歼 - 10 喂油还行,碰到歼 - 16 这种重型战机就得频繁起降,要是支援远海任务,飞着飞着自己油都不够用。 之前从乌克兰淘来的那几架二手伊尔 - 78 更别提了,机型老得快跟不上现在的作战节奏,去年中俄联合巡航时,还是运油 - 20 挑了大梁。 更关键的是,这几年战机数量跟下饺子似的,歼 - 20、歼 - 16 一批批列装,光靠现有的十几架加油机根本不够用。美媒早算过账,咱加油机数量还不到美军的零头,要是真搞远海作战,战机飞出去没油加,再先进的装备也白搭。 运油 - 20 虽说能装 100 多吨油,还能同时伺候 3 架战机,但毕竟是刚量产没几年,生产线正忙着满足部队基本需求,想一下铺满西太平洋、南海这些战略方向还差点意思。 这时候盯上伊尔 - 78MK-90A,时机选得简直绝了。俄罗斯这款新改型可是个硬角色,载油量高达 126 吨,比老款足足多了 40 吨,跟美军最先进的 KC-46A 比都不落下风。 更巧的是,俄罗斯现在正愁军工订单,之前印度招标时伊尔 - 78 输了,自家国防部的订单又排得满,正好缺个大买家盘活生产线。 想想早年中俄签的加油机合同,因为乌兹别克斯坦工厂产能不行拖了好几年,现在换了乌里扬诺夫斯克的新厂,产能有保障,价格说不定还能谈个好价钱。 咱这买卖可不是单纯买装备,简直是双赢的算盘。俄罗斯拿了订单能升级工厂设备,顺便缓解西方制裁的压力;咱不仅能快速补加油机的缺口,还能借着这单加深军工合作。 要知道伊尔 - 78 的加油系统和苏 - 35、苏 - 57 兼容,以后要是搞联合训练,油料保障都方便。而且这 20 架机能形成 "梯队效应",运油 - 20 负责中近程伴随加油和运输任务,伊尔 - 78MK-90A 专门盯着远海长航时任务,比如支持轰 - 6K 绕岛巡航、歼 - 20 前出第二岛链,正好补全战略短板。 有人说自主研发的运油 - 20 都有了,咋还买俄制装备?这就不懂了,战略装备从来都是 "多条腿走路"。运油 - 20 虽然先进,但毕竟没经过大规模实战检验,伊尔 - 78 可是在叙利亚战场练过的老将,可靠性有保障。 再说了,两条供应链总比一条强,万一哪天西方卡脖子,咱还有俄制装备能顶上。就像当年买苏 - 27 一样,不光是用着顺手,还能借鉴技术。运油 - 20 的加油吊舱设计,说不定就参考了伊尔 - 78 的经验。 从空军转型的角度看,这 20 架加油机更是 "战力倍增器"。现在咱空军天天搞远海训练,去年运油 - 20 在南海给歼 - 16 加油的画面刷屏,可要是想让战机在南海深处待得更久,就得有更多加油机接力。 有了伊尔 - 78MK-90A,歼 - 20 的作战半径能再延伸 1000 公里,轰 - 6K 能带着巡航导弹飞得更远,这对那些在岛链外晃悠的外国舰机,就是实实在在的威慑。而且加油机部队的训练也能上台阶,之前空军只能同时给两架战机加油,现在有了新装备,说不定能练出三机同时加油的本事。 说到底,这 20 架伊尔 - 78MK-90A 的订单,藏着咱建设战略空军的野心。不是运油 - 20 不够好,而是战略需求太迫切;不是俄罗斯武器卖不动,而是咱找准了彼此的需求点。 这买卖既补了自家短板,又帮了俄罗斯一把,还顺带敲打了那些盯着亚太的势力。毕竟加油机多了,战机的拳头就能伸得更远。等 2027 年这些飞机交付,再看西太平洋的天空,咱的话语权只会更硬。 这波操作算不算 "趁势而为"?其实更该叫 "精准布局"。武器装备的买卖从来都不只是生意,背后全是战略考量。你觉得这 20 架加油机会优先部署在南海还是东海?或者你想了解伊尔 - 78 和运油 - 20 的具体性能对比,都能随时跟我说。
东方大国太聪明了:趁着俄罗斯武器滞销,一口气订购20架大飞机 最近,关于中国
非常盘点中
2025-10-23 12:35: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