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希望中国解除安世出口禁令 荷兰看守内阁的经济事务大臣Karremans

凡之谈世界 2025-10-23 12:09:05

荷兰希望中国解除安世出口禁令 荷兰看守内阁的经济事务大臣 Karremans 倒是先放了话,说中国搞这出口限制是基于错误假设,还说中国误以为荷兰是在美国压力下做事,他自己上任以来压根没跟美国聊过这事儿。 这话听着多少有点底气不足,毕竟半导体领域这几年的风向谁都清楚,美国一直拉着盟友搞技术封锁,荷兰真能完全摘干净? 现在安世那边早乱了套,主力产品的交货时间从原来的 8 周硬生生拖到 20 周以上,原本计划 2025 年量产的 1200V SiC 模块也只能先搁着。 这家公司 70% 的产能都在中国广东东莞,一年要造超过 500 亿颗芯片,不少都用在汽车电子上,现在这禁令一卡,供应链直接断了。 欧洲的大众、宝马、奔驰这些车企,还有美国的通用、福特,全都被卡在中间,零件供不上,生产线都得跟着慢下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急着出来发声了。 安世在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市场占着 9.4% 的份额,欧洲差不多四成的汽车芯片需求都靠它撑着,现在断供,终端客户只能赶紧找别家替代。 这缺口一出来,全球功率半导体的市场格局跟着变了,之前被安世占着的份额正在重新分配,国内的企业倒成了直接受益者。 说起来,中国这出口禁令也不是凭空来的。之前荷兰拿 “国家安全” 当由头搞制裁,本质上就是配合美国卡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中国商务部这才出手反制,专门盯着安世中国公司和分销商,禁止他们出口境内造的特定元器件,精准打在它的供应链上。 那位荷兰大臣说没跟美国聊过,可 ASML 之前在光刻机出口上受美国影响的事儿还没过去,现在安世这事儿要说跟美国一点关系没有,恐怕没人真信。 安世本来在 SiC 和 GaN 这些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上有布局,现在禁令之下,这部分进展也慢了下来,反而给了国内企业追赶的窗口。 国内的功率半导体企业早就憋着劲儿,士兰微搞全产业链 IDM 模式,从设计到封装测试全自己来,研发费用一直往上加,2025 年上半年就投了 4.78 亿,研发费用率保持在 10% 左右,在 IGBT 和 SiC 技术上已经能跟别人竞争,正往高端市场挤。 华润微和扬杰科技也在中低端站稳了脚,慢慢往高端渗透,早就跟国内车企搭好了合作,现在正好接下安世让出来的订单。 荷兰现在急着要中国解除禁令,说到底还是自家产业受不住了。安世的产能在中国,市场又依赖全球供应链,中国一卡,荷兰企业先扛不住,连带着欧洲车企一起着急。 可中国这边已经尝到了自主可控的甜头,这禁令不仅没让自己吃亏,反而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之前在高端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借着这机会一点点缩小。 华微电子、捷捷微电这些企业也没闲着,前者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积累了几十年,后者专门做功率半导体器件,都有了一定的技术优势,比亚迪半导体在车规级领域的布局也跟安世有重叠,现在都在盯着市场缺口发力。 台厂虽然也想分一杯羹,但国内企业靠着产业链优势和本土化服务,抢单的时候更有底气。 这事儿也给国内企业提了个醒,海外并购不是没风险,关键还是得把自己的供应链做扎实。之前不少企业觉得靠外部技术能省事儿,现在看,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别人卡脖子。 安世事件成了个转折点,让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布局,从之前的中低端替代慢慢往高端突破。 荷兰现在的喊话更像是缓兵之计,真要解决问题,得先摆正态度,别再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本来就是你中有我,中国这边既有着庞大的产能,又是重要的市场,荷兰想只占便宜不吃亏,根本不现实。 那位大臣说中国的假设是错的,可事实就摆在这儿,要是荷兰真能独立自主,不配合美国的遏制政策,这禁令压根没必要存在。 现在国内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在增加,产能建设也在加速,虽然高端技术跟英飞凌、Wolfspeed 这些企业还有差距,产能建设也需要时间,但这股子追赶的势头已经挡不住了。 安世的缺口恰恰成了中国企业突围的机会,等国内企业彻底站稳脚跟,荷兰再想找中国解除禁令,恐怕就得拿出更实在的诚意了。 说到底,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中国的假设对不对,而在荷兰到底有没有真的摆脱美国的影响,真的愿意跟中国正常开展半导体合作。 参考资料:中荷商报《中荷芯片战升级!中国对荷兰Nexperia实施出口禁令,回应政府干预》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