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标价18元的外卖,顾客通过平台的各种补贴活动,实际只付了9块钱,这听起来像是捡了个大便宜。可你猜最后到开店老板手里有多少?只有可怜的4块6毛9。这还不算最憋屈的,最憋屈的是,很多商家说自己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平台“安排”参加了这些高额补贴的活动,结果每卖一单都在亏本。等他们反应过来想退出时,却可能面临被平台强制关店的处罚。这就好比被人拉着请客,结果最后账单全算在自己头上,想说不请了还不行。 我们先来理理这事儿。平台搞大额补贴,比如“满减神券”、“新客立减”,初衷是为了吸引我们消费者下单,帮商家拉生意。这本来是个好事。但问题出在,这些优惠的成本,很大一部分最后转嫁给了商家。18元的饭,顾客付9元,中间那9元的差价,平台补贴一部分,商家自己也得承担一大部分。再加上平台正常的抽成,最后到商家手里的钱,可能连食材成本都覆盖不了。更关键的是,很多小本经营的老板可能根本没仔细研究明白那些复杂的活动规则,或者是在不清楚自己要承担多少成本的情况下,就被默认“勾选”参与了活动。等发现卖一单亏一单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件事最让人心疼的,是那些起早贪黑、本小利薄的小餐馆老板。他们可能就靠着这个店养活一家人,每一分钱都得精打细算。平台和商家,本应该是互相依靠的合作关系,平台需要丰富的商家来吸引顾客,商家也需要平台的流量来获得订单。但这种“被参与”高额补贴的做法,却让这种关系变了味。商家就像被绑上了一辆停不下来的战车,不停亏本赚吆喝,想跳车还不行,因为平台掌握着关店的“生杀大权”。这种不对等的关系,让商家显得非常被动和无奈。 我们作为消费者,当然喜欢便宜实惠的外卖。但如果我们知道,手里的这份便宜,是建立在另一个小生意人的亏损和痛苦之上,这饭吃起来恐怕也不那么香了。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是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都能受益。如果商家长期赚不到钱,甚至亏本,他们要么选择退出,要么只能在食材分量、质量上动手脚,最终受损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这就像一个链条,任何一环出了问题,整个系统都难以健康运转。 这件事也给所有依赖平台的创业者提了个醒,在签任何协议、参与任何活动前,一定要把规则和成本算清楚,保护好自己的基本权益。同时,我们也希望平台方能更透明、更公平地对待这些合作的伙伴,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让千万个商家能健康地活下去,平台这艘大船才能行得更稳更远。 大家点外卖时,有没有想过这优惠背后的故事呢?如果你是小店老板,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大众新闻
一份标价18元的外卖,顾客通过平台的各种补贴活动,实际只付了9块钱,这听起来像是
一口吃掉烦恼
2025-10-23 01:28:01
0
阅读:59
用户14xxx75
所以原来挺好的一些店,现在的质量惨不忍睹,我已经停吃了好几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