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印即将达成协议,特朗普做出重大让步,要腾出手来全力对付中国? 据多家外媒22日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印即将达成贸易协议。协议将以能源和农业为重点,印度可能允许增加美国非转基因玉米和豆粕的进口,逐步减少俄罗斯原油的采购量。而特朗普也做出了重大让步,将印度商品的进口关税从50%降低到了15%-16%。 美印这场看着突然的贸易和解,说白了就是两边都扛不住了,各自攥着对方的死穴又盯着对方的筹码,最后只能坐下来做笔明码标价的买卖。 特朗普政府一直把印度当成“占便宜的刺头”,2024年美印货物贸易总额有1292亿美元,印度从美国这儿赚了457亿美元的顺差,这对盯着贸易逆差的特朗普来说,简直是眼中钉。 更让美国憋气的是印度的关税壁垒,美国对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才5%,印度却把这个数抬到了39%,摩托车进口关税更是高达100%,反观美国对印度摩托车只收2.4%的税。 今年4月美国先举起关税大棒,给印度加了26%的关税,到8月又拿“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当理由再加25%,把总关税抬到了50%,直接让印度成了美国在亚洲征税最重的贸易伙伴。 印度这边也硬气过一阵子。莫迪公开说要“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还鼓励老百姓买本国货,他还拿美国早年“鼓励印俄能源贸易”的说辞反击,坚称和俄罗斯的长期供油合同不能说停就停。 在最敏感的农业领域,印度更是一点不让步,对美国大米收70%到80%的关税,乳制品关税也卡在30%到60%,毕竟国内有近20万个乳业合作社、1500万牧民靠这个吃饭,放开市场等于砸人家饭碗。 可硬气归硬气,50%的关税实实在在戳中了印度的软肋,美国是印度最大的出口市场,纺织品、鞋类、宝石珠宝这些靠大量劳动力的产业,一旦被高关税挡在美国门外,国内就业市场立马就得抖三抖。 转折点出在双方都算清了“止损账”。对印度来说,在农业和能源上让步是被逼出来的没办法,更是专挑软柿子捏的打算。 这次答应多进口美国的非转基因玉米和豆粕,其实是避开了小麦、大米这些真正的核心产业,印度本身是粮食出口国,但养殖业缺豆粕、饲料加工业缺玉米,之前靠进口南美货周转,现在换美国货既能给特朗普台阶下,又不至于冲击本土主粮市场。 更关键的是能源牌,印度44%的原油都从俄罗斯来,表面说“慢慢减少采购”,其实就是给美国画了张远期支票,毕竟俄印刚签了10年原油供应协议,每年交易额有130亿美元,短期根本不可能断供,这种“口头让步”刚好能换美国把关税降下来。 特朗普在关税上让步看着幅度大,从50%降到15%到16%,本质上就是拿税收换市场的精准打算。美国农业界早就快撑不住了,玉米、大豆库存堆得太多,印度这个有14亿人的市场一旦打开,美国农民的选票就有谱了,要知道这些农业州可是特朗普的票仓基本盘。 能源商更是急着分蛋糕,俄罗斯占了印度原油进口的近半壁江山,美国早就想把印度变成自己的“油气头号供应商”,这次印度松口说减少俄油采购,刚好给美国页岩油腾出空间。 这里面还藏着地缘上的算盘,美国要推印太战略,肯定少不了印度的配合,在关税上让一步,就能换印度在地区事务上更向着自己,这笔政治账比税收划算多了。 其实这场和解早有铺垫。今年2月莫迪去美国访问的时候,俩家就定了2030年双边贸易要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印度还答应给美国的波旁威士忌、摩托车降关税,美国也说要深化供应链整合。 5月谈判的时候,印度已经暗示会对杏仁这类非敏感农产品灵活处理,甚至愿意给油气进口降2.5%到3%的税,就是卡在核心农产品上没谈拢。 现在不过是把之前没谈完的协议捡起来,各自再让一步,印度放弃非核心农产品和远期能源承诺,美国放下关税大棒,刚好凑成一份“彼此都有面子”的协议。 美印这场贸易和解就是一场精准的利益交换。印度用非核心市场的“有限开放”,换来了出口产业的“喘气机会”,特朗普用关税让步换来了农业票仓的“选票保障”和地缘战略的“棋子到位”。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