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角刀疤藏了6年秘密:二等功臣退役后成社区“全能守护者”

盘盘鸭 2025-10-22 19:00:05

2007年,一位军人在部队接受领导检查工作时,领导突然发现这位士兵的额头上有一块长长的刀疤,领导连忙询问他刀疤是怎么来的,在这情急之下,这位军人向领导透露了一个隐藏了6年之久的秘密。   2019年江苏某社区志愿服务站,卢加胜蹲在地上修水管。   水珠溅到他额角,映出那道淡褐色的刀疤,5厘米长,像道浅浅的印记。   旁边的老人递来毛巾:“卢师傅,歇会儿吧,这活儿急不得。”   卢加胜笑着摇头,手里的扳手没停:“早点修好,您用水方便。”   没人知道,这道疤曾藏着他6年没说的生死经历。   时间回到2007年部队表彰大会,卢加胜站在台上。   师政委白吕把二等功证书递给他,目光落在他额角:“这疤,是英雄的勋章。”   台下掌声雷动,卢加胜却有些局促——6年来,他从没想过会被表彰。   当初部队核实事迹时,找到当年同车的乘警老张,老张一开口就红了眼。   “那天要是没卢士官,我们根本制不住那些歹徒,他额头流着血还往前冲。”   2001年2月11日K148次列车的记忆,老张至今清晰。   晚上9点多,歹徒冲进车厢时,老张刚巡完房,手里只有根橡胶警棍。   他被3个歹徒围在过道,眼看铁棍就要砸下来,卢加胜突然冲了过来。   “住手!”卢加胜一把推开歹徒,拉着老张躲到座椅后,快速问清情况。   不到5分钟,卢加胜就联络到22名军警,在车厢连接处小声部署。     “你带几个人从餐车绕后,我在前面吸引注意力。”卢加胜边说边解下腰带。   他把腰带缠在手腕上,当作简易护具,深吸一口气就冲进了车厢。   一名歹徒挥刀朝他砍来,卢加胜侧身躲闪,刀刃擦过额头,鲜血瞬间流进眼睛。   他没敢擦,怕视线受阻,凭着感觉扑上去,死死抱住歹徒的腰。   混乱中,又有歹徒用铁棒砸他后背,他疼得龇牙,却没松手。   这场搏斗持续到列车驶入武昌站,警方增援赶到时,卢加胜已经站不稳。   他的军便装被血浸透,额头上的伤口还在流血,手里却还攥着歹徒的衣领。   被抬上救护车时,他还不忘叮嘱老张:“乘客都安全了吗?” 老张点头说“都安全”,他才松了口气,昏了过去。   10天后卢加胜在医院醒来,第一时间就给连队打电话。   “我没事,就是摔了一跤,过两天就能归队。”他没提歹徒,没说受伤。   部队提出报销医疗费,他婉拒:“我自己能解决,别给部队添麻烦。”   出院后回到连队,战友见他额头贴着眼药水,问起时他只说“碰了下”。   没过多久,卢加胜就参加了海上封闭集训,每天泡在海水里训练。   额头上的伤口没长好,被海水泡得发疼,他也没喊过一句。   集训结束后,赶上提干考核,考核组看他履历没突出事迹,没通过。   战友替他可惜,他却笑着说:“在岗位上好好干,比啥都强。”   2007年师政委白吕检查工作时,偶然看到他额角的疤。   “这疤不像摔的,你说实话。”白吕的追问,让卢加胜红了眼眶。   他终于说出那段经历,在场的人都沉默了,随后响起热烈的掌声。   部队很快为他申报荣誉,补授“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二等功证书送到他手上时。   他把证书锁进抽屉,第二天依旧准时出现在训练场上,和往常一样。   如今卢加胜退役后,成了社区里的“全能志愿者”。   抗洪抢险时,他第一个扛沙袋;疫情防控时,他主动值夜班。   有人问他为啥总这么拼,他说:“当过兵,就该有当兵的样子。”   额头上的刀疤淡了,可他骨子里的担当没淡,依旧用行动守护着身边人。   他常说:“当年在列车上,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现在在社区,也一样。”   (信息来源:央视网——一条伤疤“揭出”一条好汉——卢加胜)

0 阅读:74
盘盘鸭

盘盘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