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的育人!”,江西,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会了没有?”,原以为答案会是“会或者不会”,万万没想到孩子们回复的竟然是“包的!” 听着孩子们用网络热梗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语文老师满是心酸,放下还没讲完的知识点耐心的引导起来。 老师说:“我们要做好中国人!说好中国话!当你们脑子里只有‘包的,包的’这种话的时候,你脑子里其他的那些优美的,好的语言都全部被覆盖了。” “就比如别人问我们‘这件事你能不能做好呀?’我们可以说‘我很有信心!’或者‘我势在必得!’这些回答都比‘包的’要好听优美很多。” “其实在说‘包的’这种话的人都是在偷懒,他们的脑子都停止了思考,我们学过的优美的成语,谚语,古诗,如果每个孩子都说些网络用语,那将来就不会有真正热爱思考的人了。” 有网友评论:现在的孩子从小泡在短视频里,觉得说“包的”比“我有信心”酷,说“yyds”比“太棒了”省事,可越省事,脑子越容易变“懒”毕竟不用想怎么组织语言,跟着别人蹦热词就行。 还有网友评论:其实不止孩子,很多大人也习惯了用热梗偷懒。跟朋友聊天,想夸人只会说“绝了”,想安慰人只剩“抱抱”,明明心里有很多情绪,到了嘴边却卡壳。 这位老师的用心,不只是教孩子说漂亮话,是想让他们别丢了“好好思考”的能力,说话前多琢磨一句,把学过的知识用起来,才不算白读书。 这种不敷衍、不急躁的样子,才是真的“育人”,不仅教知识点,更教孩子怎么用语言表达自己,怎么做个会思考、会表达的中国人。希望更多老师、家长能在意这件事,别让“包的”这类热梗,慢慢代替了那些本该闪闪发光的中国话。
“这才是真的育人!”,江西,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会了没有?”,原以为答案会
执着的橘子
2025-10-21 22:55: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