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走了,但属于他的时代精神永不落幕! 今天看到杨振宁先生去世的消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位百岁老人,跨越两个世纪,亲历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科技崛起的沧桑巨变,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近代史”。 杨老这一生,用科学架起了中西文明的桥梁。他早年留学海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却始终心系故土。1971年在中美关系冰封期毅然回国,推动中国科研与国际接轨;晚年捐资助学、培养人才,甚至90多岁高龄还在为清华的科研项目奔走。这种“科学报国”的赤子之心,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稀缺的精神吗? 还记得他提议《邓稼先传》用《中国男儿》当背景音乐时,那份激昂的歌词——“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听得人眼眶发热。杨老自己何尝不是“奇丈夫”?他顶着压力回国时,新中国连一台加速器都没有,但他用理论物理的突破让世界听见了中国的声音。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今天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有人说杨老“顺势而为”,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他的智慧。在西方学界攀登科学高峰,却始终用中文写作、向国人科普;晚年与翁帆的婚姻引发争议,但他用20年的相守证明:真正的爱情无关年龄,而是灵魂的相互滋养。这种“既看得见星辰大海,又守得住烟火人间”的通透,不正是当代人最该学习的吗? 杨老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远比诺贝尔奖更珍贵: 1. 科学精神:真理面前永远保持谦卑与执着; 2. 家国情怀:再高的学术成就,根永远扎在祖国泥土里; 3. 生命态度:百岁时仍在探索量子纠缠,这种“不服老”的劲头才是真励志! 最后想说句大实话: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我们太需要杨老这样的榜样——不炒作、不煽情,用一辈子的坚守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从来都是静悄悄的。向杨振宁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如何看待杨振宁这个人?
【119评论】【52点赞】
丫丫
智慧的一生,满满的祝福
信任自然可求真
请不要删帖!一些帖子被反复删除了。人民需要辩证法,大科学家应该不怕辩证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