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大豆有点不厚道,有点店大欺客的感觉,中国已经暂缓从巴西进口大豆,原因很简单,他们涨价有点太狠了,这也暴露了一个风险,过度依赖某一个单一市场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是非常大的。 巴西为啥这么横?说白了,就是“趁你病要你命”,当时中国因为和美国有点贸易摩擦,没急着买美国新豆,巴西就成了“独苗供应商”,部分巴西出口商一看,中国买家没别的选择,赶紧把价格往上抬,想多赚一笔。 再加上巴西大豆定价一直跟着美国期货价走,但升贴水他们说了算,这一加价,价格直接“飞上天”。 不过巴西这招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2025年巴西大豆产量高达1.776亿吨,出口量超1.1亿吨,其中80%都卖给中国,中国买家一不买,巴西大豆立马“滞销”,港口堆得像小山,豆农急得直跳脚。 面对巴西的“价格攻势”,中国买家没干等着挨宰,除了暂停新订单,中国开始“广撒网”找替代货源。 虽然阿根廷、乌拉圭这些南美国家现在大豆产量不多,短期内顶不上,但人家也在拼命种大豆,想分一杯羹,比如乌拉圭、智利,这几年大豆种得越来越多,说不定以后能成“新宠”。 同时中国还有“后手”,战略储备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说了,大豆储备管够,要是市场缺货,立马放粮平抑价格。 另外,饲料厂也在找“替代品”,菜籽粕、棉籽粕这些杂粕,现在用得越来越多,能顶一部分豆粕的缺口,算是给大豆供应上了个“保险”。 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别把“宝”全押在一个地方!2020年新冠疫情那会儿,好多企业因为供应商交不了货,生产直接停摆;2024年巴西5家大豆企业因为农药和害虫问题被中国暂停进口,结果对华出口少了30%以上…… 历史一再证明,过度依赖一个供应商或市场,就像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篮子一歪,全完蛋。 对中国来说,大豆进口是“刚需”,一年要吃1.1亿吨,国内只能产2000万吨,80%得靠进口,但咱也在想办法“自救”: 比如和“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种大豆,拓展进口渠道;国内也在提升大豆种植技术,单位面积产量年年涨,慢慢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巴西这次涨价,就像菜市场里的小贩看你急着买菜,就敢多要价,但中国买家也不是“软柿子”,暂停订单、找替代货源、动用储备粮,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巴西豆农估计得慌。 不过这事儿也说明,全球化时代,谁掌握了供应链的主动权,谁就能在市场里“横着走”,中国既得利用好国际市场的资源,也得练好“内功”,多找几个供应商,提升国内产量,发展替代技术。 毕竟市场风云变幻,今天你“卡”我脖子,明天我可能就“绕”过你。 巴西这次“涨价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贸易里“单一依赖”的风险,对中国来说,既要“借力”国际市场,也要“自力更生”,把供应链的“安全垫”垫得更厚些。 市场里没有永远的“独苗供应商”,只有未雨绸缪,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巴西大豆有点不厚道,有点店大欺客的感觉,中国已经暂缓从巴西进口大豆,原因很简单,
掘密探索
2025-10-21 16:57:03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