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女子在表店试戴了一款价值21万元的手表,谁知试戴过程中手表不慎滑落在地,

百日依山尽 2025-10-21 14:41:18

北京,一女子在表店试戴了一款价值21万元的手表,谁知试戴过程中手表不慎滑落在地,导致表面出现了裂痕。店家以女子未经同意试戴手表为由,要求其赔偿3.1万元维修费。女子认为店员也没提醒不能试戴,所以不肯赔偿这么多钱。双方最终闹上法院,法院判了! 北京这家表店的争执终于有了结果,法院一纸判决给这场持续两个月的纠纷划上了句号。谁也没想到,女子试戴 21 万手表时手滑摔出裂痕,店家张口就要 3.1 万维修费,双方从店里吵到法院,最终的赔偿金额让不少人直呼 “合理”。 事情得从两个月前说起,32 岁的王女士在王府井一家高端钟表店闲逛,橱窗里一款镶嵌碎钻的机械表吸引了她的目光。这款来自瑞士的名表标价 21.8 万元,王女士询问能否试戴,店员没多说什么就从展示柜取出手表,直接递到了她手里。王女士刚把表带扣到手腕上,抬手时手表突然从指尖滑落,重重砸在大理石地面上,表盘边缘当即磕出两道明显裂痕。 店员见状立刻变了脸色,店长很快赶过来,拿着鉴定单说表盘和表镜都需要更换,官方维修费要 3.1 万元。更让王女士懵的是,店家声称她 “未经明确同意擅自试戴”,按店里规定得全额赔偿。王女士当场反驳,明明是店员主动递来手表,既没提醒她手表贵重易损,也没帮忙协助佩戴,怎么能算 “擅自试戴”,而且自己纯属意外,并非故意损坏。 双方僵持不下,店家甚至拦着王女士不让走,直到民警赶来才缓和了局面。可后续协商始终没进展,店家拿着品牌方出具的维修报价单,坚持 3.1 万一分不能少;王女士则找了第三方维修机构询价,发现相同项目只要 1.8 万元,认为店家明显虚高报价,最多愿意赔 5000 元。 争执不下的双方最终闹上了北京东城区法院。庭审时,店家提交了店内监控和维修报价,强调手表属于贵重物品,王女士作为成年人理应尽到谨慎义务。王女士则拿出了与店员的沟通录音,证明自己明确询问过 “能否试戴”,且店员未做任何风险提醒,还申请法院调取了同类手表的市场维修价格。 法院审理时重点核查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奢侈品钟表销售行业有不成文的惯例,价值超 10 万元的商品试戴时,店员必须主动告知物品特性、协助佩戴并提醒风险,而这家店的监控显示,店员仅简单递出手表,未履行任何告知和协助义务。 品牌方提供的 3.1 万元报价也被法院质疑,经查其中包含 20% 的 “加急服务费” 和 “品牌溢价费”,并非维修必需支出。法院最终参照第三方机构的合理报价 1.8 万元,结合双方过错程度做出判决:店家未履行提醒和协助义务,承担 40% 的责任;王女士试戴时未尽到小心保管义务,承担 60% 的责任,最终需赔偿 1.08 万元。 其实这类纠纷早有先例,此前某金店顾客试戴空心金镯时不慎捏变形,法院也是根据双方过错比例划分责任。对高端商品销售而言,明确的风险告知和协助义务是基本要求,而消费者在试戴贵重物品时也需更加谨慎。这场纠纷里,店家既想维持高端服务的体面,又不愿履行对应的义务,最终只能承担相应责任。 现在王女士已经按判决支付了赔偿款,店家也拿到钱送去维修。这场风波给不少人提了醒,不管是销售方还是消费者,面对贵重物品交易时,明确责任边界远比事后争执更重要。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324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