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敢不敢跟中国打仗?肯定是敢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军队的实力非常强大。不过如果真开战了,单挑我们也不见得一定会输,中美之间真正较量的核心在于科技和经济,实力才是最扎实的保障。 单看表面架势,美国确实敢叫板,根子就在于它那账本上的军力数字太唬人。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直接飙到8952亿美元,直逼9000亿大关,这钱比后面9个军事大国的军费加起来还多,占了全球军费总额的四成。 这么多钱堆下去,美军的家当确实亮眼:专门针对亚太的"太平洋威慑倡议"就拨了99亿,常年在西太平洋搞联合军演,还在砸钱升级核武库,什么"哥伦比亚"级核潜艇、B-21轰炸机都在加紧造,连高超音速武器都砸了120多亿美元研发。更直白的是他们甚至在预算里单独列出5亿美元援台军费,明着给"台独"站台,这股子嚣张劲儿,确实透着"敢打"的架势。 可真要细琢磨,这纸老虎的底子其实早松了。先说那近万亿的军费,看着吓人,实则是拆东墙补西墙补出来的。美国国债早突破36万亿美元了,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着10万美元的债,比全年GDP还多出三成。 政府财政本来就捉襟见肘,还要把12%的开支砸进国防,那医疗补助、营养援助这些民生钱自然就得砍。去年就有数据说,美国有近千万家庭要靠食品券过活,要是真开打,军费再往上飙,怕是得有更多人吃不饱饭、看不起病,国内先得乱套,这仗怎么撑得住? 更关键的是,中美早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产业链缠得解都解不开。美国总喊着要卡咱们芯片脖子,可转头一看,它手机、电脑里的锂电池八成是中国造的,造新能源汽车、军工设备用的天然石墨,77.8%都得从中国进口。 就算它想从越南、印度转道进口,那些国家的工厂照样得用中国的中间部件,说白了就是换个包装的"中国造"。咱们反制的招也明摆着,就像之前稀土新规那样,只要产品里中国重稀土成分超0.1%,不管在哪造的都得要许可证。 洛克希德・马丁这些军工巨头早慌了,公开说稀土库存只够撑14个月,想另起供应链最快也得2027年才能投产。到时候F-35的雷达、福特级航母的电机都得停工,这仗还怎么打? 美国总说自己有盟友撑着,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还吹嘘有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印度这四大帮手。可真要动真格,这些盟友一个个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 日本政坛整天内讧,防卫政策变来变去,根本形成不了合力;欧盟嘴里喊着对华限制,背地里德国企业还在跟中国搞新能源合作,毕竟他们也怕稀土断供影响自己的汽车产业; 澳大利亚更实在,经济全靠对华出口铁矿石,去年总理干脆拒绝出席北约峰会,一门心思恢复对华贸易;印度就更别说了,连安全协议都不肯签,还在偷偷买俄罗斯石油,压根不想选边站队。所谓的"盟友合围",说白了就是纸上画饼,真开打没一个能靠得住。 再看咱们这边,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了。这些年一直在降低对美贸易依赖,现在对美进出口占比已经跌到11.2%,创下入世以来的新低。美国市场少了没关系,咱们的锂电池、智能手机早卖到了东盟、欧洲,美国在咱们出口里的份额也就两成出头。 科技上咱们虽然还在追赶,但产业链的韧性摆在这——美国能卡芯片设备,可咱们能卡住它高端制造的"粮食",这种相互制衡的局面,谁也别想轻易打破。标普全球早就算过账,要是咱们放慢稀土审批,美国半导体、军工这四大行业明年成本得涨290亿美元,GDP都得被拉低0.3个百分点,这还是保守估计。 其实说到底,美国敢叫板,靠的是军费堆出来的表面强势;但真要开战,拼的是家底厚不厚、链条牢不牢、人心齐不齐。美国国债高筑、盟友离心、供应链处处受制,国内民生问题一堆,这些都是藏不住的硬伤。 咱们呢,经济有韧性,产业链有优势,对美依赖度越来越低,手里还有稀土这种能掐住对方七寸的筹码。中美之间的较量,从来不是靠枪炮决胜负,而是看谁的科技更自主、经济更扎实、供应链更稳固。 所以说,美国敢在嘴上喊打、在亚太摆阵势,可真要动真格,它自己比谁都清楚后果。那些耀武扬威的航母、天价的国防预算,撑得起霸权的面子,却填不了经济的窟窿,也解不开产业链的死结。 咱们只要稳住自己的节奏,把科技短板补上去,把经济根基扎扎实,就没人能真正威胁到咱们。毕竟实力这东西,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是靠实打实的产业、技术和民生堆出来的。
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表示,中国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
【7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