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申对华态度:我不想摧毁中国 北京时间10月19日的深夜,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又搞了个大新闻。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的时候,对着镜头非常郑重其事地说,他并不想摧毁中国。特朗普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他在采访里紧接着就炫耀起了自己的“功绩”,说他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通过关税从中国那里收了数千亿美元。然后话锋一转,又抛出一个更吓人的数字,说现在新的关税税率已经达到了155%到157%这么高。最后,他给这番极限施压的言论加了个看似缓和的结尾,说中方愿意达成协议,他计划两周后和中方在韩国见面。 这究竟是伸过来的橄榄枝,还是一场精心算计的政治表演? 咱们先来掰扯掰扯他最引以为傲的那个“数千亿美元”的关税。这听起来确实很唬人,好像美国占了天大的便宜。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查阅了大量关于他第一个任期的资料,发现这笔账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有的分析说,特朗普政府当时是对价值约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了关税,也有的统计说是对高达5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动了手,还有一些说法是3000亿或者3500亿美元 。你看,连具体数字都乱成一锅粥,这本身就说明了当时政策的混乱。但无论具体数字是多少,特朗普本人就喜欢用“数千亿美元”,这个模糊又庞大的词来夸大其词 。 更重要的是,这笔钱到底是谁付的?特朗普一直想让美国民众相信,这是中国在为美国的财政买单。但大量的经济学研究和事实都指向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这些关税的大部分成本,最终都通过涨价的方式,转嫁到了美国的进口商和普通消费者身上。有美国政策研究机构统计过,在特朗普任期内,这些关税给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让美国人自己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了。这就像一把双刃剑,砍向别人的同时,也深深地割伤了自己。 特朗普在他的功劳簿上只写自己挥舞刀剑的威风,却对自己手上流的血闭口不谈。所以,他第一个任期的关税战,与其说是胜利,不如说是一场被很多分析认为是失败的战略 ,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买卖。这段历史的意义就在于,它证明了想单靠关税这种简单粗暴的工具来压垮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基本上是行不通的,而且还会反噬自身。 而特朗普口中那个“155%至157%”的关税税率,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已经不是贸易了,这基本等同于经济上的禁运。 他已经拿不出任何更有效、更聪明的办法了,只能在关税这个唯一的、且已被证明效果不佳的工具上,进行数字的堆砌和加码,试图用这种“自爆”的威慑来吓倒对方。这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根本没有考虑到对美国经济长远的、结构性的损害。 那个所谓的“两周后在韩国会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关于这场会面的具体日期、与会人员,没有任何官方渠道给出确认。其次,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中方对此事的态度是什么?中国外交部在近期的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回应非常明确和一致: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那么特朗普为什么要凭空捏造,或者至少是极度夸大一场会面呢? 第一,安抚国内市场和民众。在释放了关税加码到157%的狠话之后,市场必然会产生恐慌,担心全面贸易战会彻底摧毁经济。紧接着抛出一个“要和中国谈”的信号,可以起到对冲和安抚的作用,让大家觉得他虽然手段狠,但还是有后手、有解决方案的,不至于把船开翻。第二,向他的支持者展示他依然大权在握、掌控全局的形象。他想告诉选民们,你看,我一发威,中国就“愿意达成协议”了,我还主动安排了会面,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这是一种典型的选举政治策略。 特朗普的这场福克斯新闻采访,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政治表演。他声称“不想摧毁中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在经历了第一个任期的贸易战之后,他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并没有能力“摧毁”中国这个体量巨大、韧性极强的经济体,任何这样做的尝试都将给美国自身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 所以,当特朗普说出“我不想摧毁中国”时,我们听到的不应该是他良心发现,也不是什么和平的橄榄枝,而更像是一个拳击手在连续挥出重拳却无法击倒对手、反而累得自己气喘吁吁时,对着场边观众的一句无奈独白:“我其实不想打倒他”。这背后隐藏的,是他对现实的无力感,以及为下一场政治表演精心搭建的舞台罢了。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