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说的那句话,真是说到人心里去了:“中国人在准备战争,但真的不想打仗,而是他们清楚的知道,要避免战争,就得先做好打仗的准备。” 当国际社会还在热议亚太地区的安全局势时,一位新加坡前外交官员的观察,意外戳中了很多人对中国国防政策的深层认知。 作为常年深耕地缘政治研究的资深人士,他的判断既基于对国际格局的精准把握,更源于对中国发展逻辑的深刻理解,而这一切都在现实中不断得到印证。 这位前外长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公开演讲中,他详细分析了未来十年亚太地区的潜在风险,特别提到台湾问题可能成为引发冲突的导火索。 他注意到,中国始终在尽全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面对外部势力的持续挑衅,不得不做好万全准备。这种准备,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部署,延伸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甚至包括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预案。 作为李光耀曾经的助手,如今仍是新加坡决策层重要智囊的他,其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对当前局势的客观判断。 中国的国防建设,从来都是以自卫为核心,以和平为目标。2025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 1.81 万亿元国防支出,虽然同比增长 7.2%,但无论是占 GDP 的比重还是人均水平,都远低于世界主要军事大国。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完善战场保障体系、加强实战化训练和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每一项投入都精准对接国家安全的现实需求。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也能看出这种发展的稳健性,中国船舶、中航成飞等一批军工企业的稳定发展,背后是国家国防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更是维护和平能力的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和平发展的初心。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赛场上,“中国蓝盔” 已经坚守了 35 年,累计派出 5 万余人次,足迹遍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黎巴嫩南部的雷区,中国维和部队 19 年间安全清排近 200 万平方米疑似雷区,销毁地雷及未爆物 1.8 万余枚,为当地民众开辟出安全的回家之路;在阿卜耶伊任务区,中国维和直升机分队顶着高温风沙,为冲突地区送去关键补给,被联合国称为 “不可或缺的航空力量”。 这些身影,正是中国热爱和平、守护和平的生动注脚,也彰显了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的清醒认知尤为可贵。美国为维持霸权在亚太地区的持续动作,让地区安全风险不断上升,但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不主动挑起冲突,也绝不畏惧任何挑衅。 这种 “能战方能止战” 的智慧,早已融入国家发展的血脉。从常态化的军事训练到国防科技的不断突破,每一步准备都是为了遏制战争的发生,为和平发展争取更稳定的环境。 正如国际社会所看到的,中国的强大从来不是威胁,而是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如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风险挑战从未远离。中国用国防建设的硬实力筑牢和平的根基,用参与国际维和的实际行动传递友谊,这种刚柔并济的大国智慧,值得每一个追求和平的国家借鉴。 那么在你看来,一个国家要守护和平,除了增强自身实力,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