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宣布,愿意前往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斡旋的、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三方会晤,但他同时坚定表示乌克兰虽愿意和谈却绝不会对俄罗斯作出领土让步,并强调实现停火的前提是双方军队必须停留在当前的接触线上。(京报网) 选择匈牙利首都具有历史讽刺意味。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中,俄美英曾承诺保障乌克兰领土完整。如今在同一地点讨论同一问题,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俄罗斯的无声谴责。 欧尔班政府的亲俄立场,反而为会谈提供中立氛围——俄方不会感到被“围攻”,乌方则借机测试匈牙利的中立限度。 安全考量更是关键。布达佩斯距乌克兰边境仅200公里,泽连斯基可快速往返基辅指挥战事。相比日内瓦或伊斯坦布尔,这里更符合“前线领导人”的定位。 特朗普急需外交突破,但其目标并非彻底解决乌危机,而是制造“可控混乱”。通过冻结冲突,既可兑现竞选承诺(结束战争),又保持对俄压力(不承认占领)。这种平衡术,符合其“美国优先”的实用主义。 更深远的是对华战略。若俄乌冲突降温,美国可腾出资源投向印太。五角大楼文件显示,计划将原用于援乌的30%经费转用于关岛防御建设。这种战略转移,需要乌克兰战场实现“软着陆”。 普京面临两难:接受当前接触线意味着放弃完全占领顿巴斯的战略目标;拒绝则可能失去特朗普政府的有限合作。更棘手的是军事现实——俄军虽控制约18%的乌克兰领土,但每日伤亡高达300人,兵力短缺问题严重。 经济压力更是软肋。俄罗斯2025年军费占GDP已达8.5%,继续战争需要进一步削减民生支出。这种内部张力,使克里姆林宫有动力寻求暂时停火。 泽连斯基的底气来自战场表现。乌军近期在赫尔松方向成功渡河,建立多个桥头堡;无人机作战效率提升,击沉俄黑海舰队多艘舰艇。这些战术胜利,增加了谈判筹码。 更关键的是西方支持延续,尽管特朗普暂缓部分援助,但国会两党联合通过的《乌克兰防御法案》确保2026年前每年180亿美元援助。这种跨党派共识,是乌方敢强硬谈判的基石。 乌方坚持不承认任何领土变更,直接挑战俄罗斯的既成事实策略。但现实是,克里米亚和部分顿巴斯地区已被俄控制多年。这种法律与现实脱节,是谈判最大难点。 可能的折中方案是“搁置主权争议”。类似1975年赫尔辛基协议,先确立停火,主权问题留待未来解决。但这种方案需要双方都有战略耐心,当前政治氛围下难度极大。 德国总理支持冻结冲突,认为可避免冬季能源危机再现。法国马克龙则担忧这会使欧洲长期面对不稳定边界。东欧国家尤其激烈反对——波兰总统杜达直言这是“新慕尼黑阴谋”。 这种分歧使欧盟难以形成统一立场。欧尔班趁机扩大影响力,布达佩斯会晤可能重塑欧洲内部权力格局。 中方表示支持任何和平努力,但强调应尊重各方安全关切。这种模糊立场,既避免得罪俄罗斯,又不反对美国倡议。更实质的是经济考量——若停火实现,中国可参与乌克兰重建,同时维持与俄能源合作。 中国乌克兰问题特使近期访问基辅和莫斯科,提出“分阶段停火”概念。这种渐进思路,可能成为会谈参考方案。 当前局势与1953年朝鲜停战谈判有相似性:都在僵持战线停火,都涉及大国博弈。但关键区别在于乌克兰是主权国家被入侵,而朝鲜是内战国际化。这种法律性质差异,使领土问题更难妥协。 与2015年明斯克协议相比,此次谈判背景更复杂。当时俄军未公开参战,现在则是直接对抗。这种透明度,既增加谈判难度,也减少模糊操作空间。 短期看,或达成“战术性停火”:局部停火3-6个月,建立人道走廊,但主权问题暂不解决。这种过渡安排,可为后续谈判积累信任。 更现实的是“差异化停火”。在扎波罗热等相对稳定战线先停火,顿巴斯热点地区继续博弈。这种“拼图式”和平,虽不完美但可操作。 若布达佩斯会晤取得进展,将开创大国斡旋冲突的新模式。但若失败,可能标志多边外交的衰落,各国将更依赖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对联合国权威更是考验。若美俄绕过安理会达成协议,联合国边缘化趋势将加剧。这种变化,可能重塑未来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泽连斯基的布达佩斯之行,是一次在枪口下的外交探险。当战壕里的士兵用鲜血划出接触线,当谈判室里的领导人用智慧试探底线,这场三方博弈正在书写21世纪冲突解决的新范式。 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收复多少失地,而在于能否为民族赢得重生的时间与空间。和平从来不是一道是非题,而是一道平衡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尊严与生存之间,找到那个危险但必要的支点。布达佩斯的会场外,历史正在等待答案。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泽连斯基:愿赴布达佩斯与特朗普、普京会谈 2025-10-20 15:56·京报网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