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亚马逊向全球中国卖家发出通知,要求在10月31日前,把第三季度的交易明细原封不动地报给中国税务机关。不管你是在美国站卖几件T恤,还是在欧洲站做整套家居,身份证号、成交的订单数量、具体赚了多少钱、给平台交了多少佣金,都要全盘托出,想像过去那样藏着掖着,彻底没戏了。 这消息一出,跨境电商圈炸开了锅,卖家心里都清楚,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数据收集,而是一次彻底的“拆墙行动”,国内外的信息壁垒正在被推倒。 其实,这背后是全球税务环境巨变的缩影。近几年,世界各国的税务信息互通越织越密,想通过设公司在避税天堂藏钱的老套路,早就不那么管用了。 中国从2013年加入《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到2017年正式执行,再到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区签订信息交换协议,跨境资金的去向已不再是秘密。 现实中的例子早已验证了信息互通的威力。海南儋州税务部门,靠数据对比发现一家企业有3.48亿美元的海外运输支出,却没履行代扣代缴税款的义务,最终让它补交了9千多万元税款。过去这种跨国交易查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今有了数据共享,再隐瞒就等于自找麻烦。 亚马逊这次“帮忙”报税,也不是心血来潮。它自己就在税务问题上栽过大跟头。去年,意大利税务局直接冻结了亚马逊当地分公司1.21亿欧元资金,指控它的物流业务协助卖家逃税,还用虚假合同规避社保。 再早几年,法国税务部门查出平台上近九成卖家连增值税注册号都没有,其中四成的地址来自中国。这些卖家少缴税,商品价格比合法卖家低一大截,扰乱市场秩序,也让平台本身陷入监管高压。 有了这些教训,亚马逊算是彻底明白,继续放任卖家在税务上钻空子,最终要挨板子的还是自己。 与其被各国处罚,不如主动切断卖家的“灰色缓冲区”,把税务责任直接推回卖家手上,你的税你自己报,平台不替你背锅。 然而这一步让中国卖家站到了命运的分岔口。要知道,中国卖家在亚马逊上的份量非常重,一半以上的活跃卖家来自中国,仅深圳就聚集了十多万跨境电商企业,每年贡献的销售额惊人。面对越来越严密的监管,原本的“自由生长”模式,已走到尽头。 其实,对于守规矩的卖家来说,这更像是一次洗牌的机会。监管部门此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难验证跨境交易的真实性,很多人报的出口数据和平台销售额完全对不上,利用的就是境内外信息脱节。 但现在,情况在改变,比如江西九江上线的“云上跨境智能系统”,直接和亚马逊后台打通,一个订单从生成到回款,都能一键查到。 当地企业弦界科技,以前申请出口退税要等半年,如今三天就到账,合规成本还降低了不少。透明化不仅没有拖累反而让有实力的玩家更快周转资金。 但对那些靠信息不透明吃红利的人来说,这几乎是灭顶之灾。不报或虚报数据的风险极高,尤其欧盟市场,查验力度已经大幅提升,海关开箱比例从5%涨到22%,清关时间拖到两周甚至更久,一旦落到税务“黑名单”,整个市场的大门都会被关上。 国内的处罚同样狠,不仅补税,还要交高额罚金和滞纳金,往往比利润还多,等于是白干一场。
亚马逊突然不讲武德了,直接掀了所有中国卖家的底裤。一纸通知,10月31号之前,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