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当选:国民党的改革微光还是旧局轮回? 郑丽文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中主打“改革牌”的胜出,一度被视作这个老牌政党打破派系桎梏的信号。她在辩论中直言“我是中国人”,提出推动两岸和平、保护产业农民的具体主张,以“行动党主席”的姿态斩获66%的网络支持率,恰印证了台湾民众对派系政治的厌倦与对务实路线的期待。 很多人都看到了,“蓝营痼疾”——国民党的权力游戏从未真正脱离利益勾兑的底色。 此次选举中,竞争对手郝龙斌一边与云林张家达成“提名换支持”的交易,承诺给张嘉郡、张丽善预留政治席位;一边与赵少康密谈“助选换2028参选资格”,将选举沦为分赃大会。 这种派系凌驾党纲的操作,正是“权力异化”核心:当政党沦为利益集团的工具,任何“改革口号”都可能被消解。 更值得警惕的是,郑丽文的“反独保和平”主张虽鲜明,却仍需面对党内“旧秩序惯性”。 马英九力挺郝龙斌所代表的“稳中求胜”,本质仍是依赖派系动员的老路; 赵少康炒作“大陆介入”的舆论战,更暴露蓝营内部仍未摆脱“内斗优先”的思维。 国民党若不彻底斩断派系脐带,即便郑丽文当选,也可能重蹈朱立伦“装饰主席”的覆辙,沦为利益博弈的“提线木偶”。 两岸和平与党内改革的双重命题,从来不是单一领导人能破解的。 郑丽文的胜出是一道微光,但要照亮国民党的沉疴,还需用制度革除“分赃文化”,用行动兑现“拼和平拼经济”的承诺。 否则,再响亮的口号,也终将湮没在不远的将来导弹的烟尘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