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美媒给愁坏了,都纳闷中国客户跑哪儿去了呢?而美国还在大量补货呢! 其实这局面早有预兆,不是降个关税就能挽回的,《日经亚洲》去年年底就扒过关键数据,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赖度已经跌到 2001 年加入 WTO 以来的最低水平。就拿去年前 11 个月来说,以美元计价,美国在咱们进出口总额里只占 11.2%,比刚入世那会儿少了 4.6 个百分点。 出口到美国的货更惨淡,只占总出口的 14.6%,创下这么多年来的新低。这说明就算美国不降关税,中国企业跟美国做生意的热情早就冷下来了,降关税不过是马后炮而已。 更让美国扎心的是,自家的进口来源头早就换了主。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明明白白摆在那儿,2023 年墨西哥第一次超过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那年美国从墨西哥买了超过 4750 亿美元的货,同比还涨了近 5%。 反观从中国进口的,直接跌了 20%,只剩 4270 亿美元。这可是 20 多年来头一回出现这情况,美国本来还美滋滋地觉得自己 “摆脱对华依赖” 成功了,没成想里头全是门道。 美国广播公司早就扒出了真相,好多中国制造商早就在墨西哥悄悄建了工厂。借着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政策,在墨西哥生产的货能顺顺当当进美国,一分钱高额关税都不用交。 等于中国企业只是把生产环节挪了个地方,骨子里还是中国的技术和产能,就是换了个 “墨西哥制造” 的壳子。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杰夫・肖特都挑明了,光看国家层面的进口总额没用,得往细了瞅。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一直在涨,好多货就是在这些地方生产,最后再卖到美国去的。 这事儿真不能怪中国企业不回头,当初美国加关税的时候多狠啊,计算机、电子产品、化学品这些领域说加就加,中国企业总不能坐等着赔钱。早就开始悄悄布局全球供应链了,有的把生产线搬到东南亚,有的直接扎根墨西哥,物流渠道、客户关系早就理顺了。 顺丰好几年前就花 55 亿收购了 DHL 在华的供应链业务,就是为了打通全球的物流网络,那会儿就想着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现在这些海外基地都跑顺了,从墨西哥发货到美国,比从中国发过去又快又便宜,谁还愿意折腾着改回原路? 再说了,中国企业现在根本不愁卖,国内市场就够热闹的。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有 235969 亿元,同比涨了 3.7%,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3.9%。 乡村市场更给力,销售额增速比城镇快 0.9 个百分点,县乡消费的比重还在稳步往上走。老百姓买东西的品味也高了,运动健身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卖得特别火。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就卖了 411 万辆,增长 33.1%,渗透率都到 41.8% 了。 企业把货卖给国内消费者,钱赚得踏实,还不用担心中美贸易政策哪天又变卦,何必非得盯着美国市场受气? 美国自己的政策反复无常,也让企业没安全感,一会儿加税,一会儿减税,全看政客们的心情。中国企业都是做长期生意的,供应链调整可不是过家家,搬个工厂、建个物流网得花多少钱多少精力。 万一这次顺着降关税回去了,美国下次又把关税加回来,那损失谁来扛?华盛顿那些政客只想着短期政绩,根本不管企业的死活。有这功夫,中国企业还不如多琢磨琢磨怎么把国内市场做好,或者拓展东盟那些更稳定的市场。 去年前 11 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就超过 5200 亿美元,占了总出口的 16%,比美国的份额还高,对柬埔寨、越南的出口增速都快 20% 了。 美媒愁归愁,其实答案早就摆在那儿了,不是中国客户跑了,是人家早就找到了更稳妥的出路。美国想靠降关税就把人拉回来,也太把全球供应链当儿戏了。当初任性加税的时候没想过后果,现在慌了才想起补救,哪有那么容易。 中国企业的眼光早就不局限在一个美国市场了,全球布局加上国内大市场,路越走越宽,自然没必要再回头吃美国那口不稳定的饭。 美国商家补货补错了方向,说到底还是没看清这几年的变化。他们以为中国企业还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市场,却没看到中国早就把 “鸡蛋” 分到了不同的篮子里。国内消费撑得起半边天,东盟、墨西哥这些地方的新渠道也打通了,美国市场早就不是非有不可的选项。 现在美媒再怎么发愁也没用,要想把中国客户真的请回来,光降关税可不够,得先给企业一颗定心丸,让人家看到长期合作的诚意才行。不然就算关税降到底,中国企业也未必愿意回头。
中方宣布英法德行为非法,俄代表果断表态支持:安理会安静如鸡!10月18
【4评论】【3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