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12岁的同治帝,去给母亲慈禧请安。不料,他刚走进门,便被眼前一幕惊呆

尔说娱乐 2025-10-20 09:51:24

1868年,12岁的同治帝,去给母亲慈禧请安。不料,他刚走进门,便被眼前一幕惊呆了,慈禧正躺在床上闭着眼,而床尾有一双男人手,正捏在慈禧脚上,同治仔细一瞅那男人的脸,心中顿时起了杀意。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被抛弃的奴才:安得海被杀背后的“程序”问题) 深秋的紫禁城,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宫道。 十二岁的同治皇帝踏着落叶,朝长春宫走去。 这是他每日向慈禧太后请安的惯例。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少年天子轻手轻脚地走进寝宫,却见母亲闭目躺在榻上。 床尾有个身影正低头为太后按摩足部。那人穿着深蓝色太监服,手法娴熟。 同治定睛细看,认出那是太后最宠信的太监安德海。 这一幕让少年皇帝皱起了眉头。 安德海在宫中的权势,早已超出寻常太监的范畴。 他不仅能自由出入太后寝宫,还经常参与朝政讨论。 这一切都源于他在辛酉政变中的特殊贡献。 那是在咸丰皇帝驾崩后,肃顺等八大臣把持朝政。 当时还是懿贵妃的慈禧,暗中派安德海冒险往返于热河与北京之间,与恭亲王奕䜣传递密信。 在安德海的周密安排下,慈禧最终成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政变成功后,安德海被提拔为总管太监。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行事越来越张扬。 不仅在内廷说一不二,还经常插手外朝事务。 朝中大臣对此颇有微词,但碍于太后的宠信,大多敢怒不敢言。 同治八年的春天,安德海以筹备皇帝大婚为名,请求南下采办物品。 尽管清朝祖制明令禁止太监出京,但慈禧还是破例批准了。 安德海带着大批随从,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紫禁城。 队伍行至山东时,安德海的排场引起了当地官员的注意。 他乘坐的马车装饰华丽,随行人员多达百余人,所到之处要求地方官员隆重接待。 这种逾越规制的行为,很快传到了山东巡抚丁宝桢耳中。 丁宝桢是出了名的刚正不阿。 他早就对安德海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 在确认安德海确实违反祖制后,他立即写奏折上报朝廷。 与此同时,他派人暗中监视安德海的一举一动。 此时的紫禁城内,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正在商议对策。 慈安性格温和,但对安德海长期把持朝政早已不满。 恭亲王更是对安德海怀恨在心,因为安德海曾多次在慈禧面前进谗言,导致恭亲王被革去"议政王"头衔。 当丁宝桢的奏折送到时,他们觉得机会来了。 慈安太后召见年幼的同治皇帝,详细说明了安德海的种种越矩行为。 在两位太后的支持下,同治皇帝下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消息传到山东,丁宝桢立即行动。 他派人将安德海及其随从全部扣押。 在审讯过程中,安德海依然态度嚣张,声称自己是奉太后懿旨出京。 但丁宝桢不为所动,坚持按律处置。 处决安德海的那天,泰安城外围满了观看的百姓。 安德海被押赴刑场时,仍然昂着头,似乎不相信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 刀起头落,这个曾经权倾一时的太监结束了他的一生。 慈禧太后得知消息后,虽然心中不悦,但也无可奈何。 更让她难堪的是,安德海被处决后暴尸三日,无数百姓前来观看,这反而证实了安德海确实是太监之身,间接洗清了关于慈禧太后私生活的流言。 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接任总管太监。 与安德海不同,李莲英为人谨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他不仅得到慈禧信任,也与朝中大臣保持良好关系。 他在这个位置上侍奉慈禧近四十年,成为晚清宫廷中最具影响力的太监。 这段历史反映了晚清政治生态的复杂性。 太监作为内廷侍从,本不该干预朝政,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他们往往能凭借与统治者的特殊关系获得巨大权力。 安德海的兴衰史,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