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实在是太“聪明”了。他表示,如果中国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将现行对华关税再延长三个月。言下之意,就是要将额外对华再加征100%关税缓期三个月执行。 说起这个事儿,得从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一轮说起。2025年10月初,中国商务部发布了第62号公告,对七种稀土元素和技术出口实施更严格的许可管理。这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针对美国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做出的回应。稀土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高科技和国防领域的命根子,中国控制了全球90%以上的加工产能,美国那边供应链一卡壳,电动车电池、导弹制导系统啥的都得跟着抖三抖。公告一出,特朗普政府立马炸锅,10月10日特朗普公开威胁,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这关税水平,搁谁身上都够呛,现有的对华关税平均已经在50%左右了,再加100%等于直接把大门焊死。 贝森特作为新上任的财政部长,这时候跳出来唱主角。他10月15日在华盛顿一个新闻场合放话,说如果中国取消这些稀土出口管制,美国可以把现行关税执行期再延长三个月。听起来像是在给台阶下,但细品品,这不就是把额外100%关税的启动往后推三个月吗?表面上缓兵之计,骨子里还是那套老把戏:用关税当大棒,逼着对方让步。贝森特这人背景深厚,从华尔街对冲基金大佬转行做政客,玩宏观经济的手法一套一套的,但这招数在贸易战里用得有点儿腻歪。毕竟,现有关税已经让美国进口商叫苦不迭,很多价格敏感的电子元件和机械零件生意早就黄了,再加码到150%,边际效应基本为零,等于多此一举。 这事儿搁在更大背景下看,得说美国对稀土依赖的尴尬。稀土不是日常用品,它直接卡脖子国防工业。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稀土短缺能让F-35战机的生产链断档,卫星通信和激光武器也得跟着遭殃。中国管制不是针对美国的,而是普适规则,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华盛顿那边非得解读成“针对性报复”。贝森特还顺势抛出工业政策,说美国可能对本土稀土公司注资,甚至直接控股。这想法不是新鲜货,拜登时代就开始推CHIPS法案补贴半导体,现在轮到特朗普团队扩展到矿产领域。问题是,稀土开采和提炼周期长,环保门槛高,美国本土产能就算砸钱也得几年才能见效。短期内,关税威胁更多是政治秀,吓唬市场和盟友站队。 中国外交部10月16日回应得挺稳当,说美国散布不实信息制造全球恐慌,但大门随时开着,欢迎谈判。这话点到为止,没硬刚。贝森特那边也没闲着,10月16日他和中方副总理何立峰通了电话,确认重启对话渠道。特朗普办公室也放风,说高关税水平“不可持续”,暗示峰会前可能有让步空间。贝森特的“三月延期”提议,本质上是给峰会加个缓冲带,但这延期不是白给的,得换中国在稀土上的松绑。贸易谈判从来不是单方面让利,贝森特这手牌打得算计,但忽略了中方底线:出口管制是资源管理的正当手段,不是贸易武器。 回过头看,整个事件链条挺典型的贸易战升级版。从2018年特朗普第一轮关税开始,中美就陷进你来我往的循环。稀土管制是中方反制工具箱里的老将,2020年疫情时就用过一次,那回直接让美国汽车业捏把汗。现在2025年,重演旧戏,但规模更大。中国公告分阶段实施,先11月8日管制七种元素出口,再12月1日覆盖磁体技术。这节奏稳,留足了缓冲,避免市场崩盘。贝森特的回应则急了点儿,100%关税威胁一出,道琼斯指数两天跌了1.2%,科技股带头遭殃。苹果、特斯拉这些供应链重度依赖中国的公司,股价直线拉胯。市场分析师算过账,现有关税已让对华出口锐减30%,新关税上马,预计再砍15%的贸易额,但美国消费者兜里钱包得瘪下去,通胀压力直线上升。 从国际角度扒拉扒拉,这事儿牵动盟友神经。欧盟和日本也依赖中国稀土,贝森特在巴厘岛的IMF年会上呼吁联合投资矿产,意思是大家一起分担。但欧洲那边顾虑多,德国汽车业就靠中国电池链条,贸然脱钩等于自断臂膀。日本虽有本土矿,但加工全外包,短期难翻身。贝森特的提议听起来团结,但落实起来各怀鬼胎。澳大利亚乐见其成,矿产出口能多条腿走路,可光澳矿产量顶不住全球需求缺口。长远说,美国推的“朋友圈供应链”是个方向,但成本高企,2025财年预算已拨30亿美元补贴稀土项目,纳税人钱砸进去,回报周期至少五年。
贝森特喊话中国,愿意放弃100%加税,但是稀土限制必须取消美国
【2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