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6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一颗子弹突然射进了大会堂,总理得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10-18 16:57:26

[太阳]1966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一颗子弹突然射进了大会堂,总理得知后下令:必须尽快破案!而当凶手被抓获后,在场人无不表示震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民大会堂枪击案) 1966年2月2日上午10点10分,人民大会堂二楼的会客厅里,周总理正与外宾会谈,一切都井然有序,突然,一声清脆的玻璃碎裂声,打破了庄重的气氛。 北侧一扇窗户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弹孔,而且是双层玻璃全被洞穿,在两层玻璃的夹层里,一枚小口径步枪的弹头正静静地躺在那儿,这可不是小事,公安部当天就火速成立了专案组。 调查人员的第一个念头很简单,也很直接:子弹不是走直线的吗?他们依据玻璃上那两个弹孔画出一条延长线,结论似乎一目了然——枪手肯定在南面的长安街上。 可事情就这么怪,执勤的安保人员信誓旦旦,长安街上根本就没什么可疑的人,那会不会是从移动的汽车里开的枪?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排查开始了,调查范围覆盖了超过一千辆车,结果呢?一无所获,案子就这样卡住了,所有人都想不通。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专案组有个叫陈建华的成员,脑筋转了个弯,他觉得大伙儿可能都想错了,不能光盯着弹孔看,玻璃破碎的形态也很关键,现场的玻璃碎得并不均匀,这说明了什么?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角度:子弹在穿过第一层玻璃时,动能会大幅衰减,稳定性也变差了,这么一来,它就不可能再笔直地飞下去了,弹道必然会发生偏移,用两点一线去推断远距离射击,这法子从根儿上就是错的。 这个想法简直是颠覆性的,如果弹道会拐弯,那射击点可能比大家想的要远得多,而且方向也不再是正南方,很可能来自北边的居民区。 空想没用,得验证,专案组找来了同口径的步枪,搞了一场模拟射击,他们反复试验,最终发现,当射击距离拉到大约400米开外时,子弹击穿双层玻璃后留下的痕迹,跟现场那个孔洞简直一模一样! 这一下,思路全开了,侦查方向从南边的长安街,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锁定在了人民大会堂西北方向,半径大约400米的区域里。 很快,目标就缩小到了南长街44号院,调查人员在那里发现了一支嫌疑步枪,最后的杀手锏是法医鉴定,经过枪支膛线痕迹比对,结果确认,击中大会堂窗户的那枚子弹,正是从这支枪里发射出去的。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没有惊天阴谋,也没有政治企图,原来,只是一个小孩在自家院子里,拿着家里的步枪,想打一只天上的飞鸟。 他根本没打中那只鸟,可谁能想到,那颗脱靶的流弹,晃晃悠悠地飞了那么远,竟以一个谁也预料不到的弧线,意外地击中了国家的心脏,这颗偏离了直线的子弹,最终指向的不是一个敌人,而是一个哭笑不得的偶然。

0 阅读:67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