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说是帮了特朗普个人一个大忙,不然的话,以他的一己之力,在美国内部的斗争中,是搞不定那些金融资本的。在我们的压力之下,美国的金融资本开始承诺向本土产业资本输血了,这大概就是最近这一系列变化背后,美国内部斗争的新动向。 长期以来,金融资本在美国风光无限,以高流动性和高回报著称,动辄便能左右华尔街与资本市场。 而实体经济、传统制造业却被挤压得几乎喘不过气,1970年代金融自由化后,资本更青睐短线投机,抛弃了对长线制造业的耐心,不断制造泡沫,也带来过如2008年危机的后果。 2024年,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跌破10%,创造就业的能力和社会分配的公平性每况愈下。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美国,很多企业和资本宁可将钱投入股票买卖和房地产,也懒得去搞工厂和研发。 骚动十足的美国大选年,金融资本在幕后运筹帷幄,而产业资本苦苦挣扎。 特朗普虽口头高举“美国制造”,但在美国大佬如贝莱德、先锋等资产管理巨擘面前,他多少显得独木难支。 可这一轮中美博弈,贸易战、关税大战、科技脱钩却极大地激发了内部的压力。 关税加码、供应链重构,特朗普的做法虽然常被批评为随意,但对美国经济权力重心的内部激励不可小觑。 对华征收高额关税的直接后果,是金融资本赖以获利的全球供应链大幅受挫,资本不得不面对国内投资、就业和产业安全的现实逻辑,过去这种单纯“吸血”的模式碰壁了。 纽约股市跳水、黄金比特币飙升、油价也走低,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显著攀升。 高盛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正被迫分担更多关税带来的额外负担,预计今后的家庭支出还将增加,低收入群体尤其承压。 许多美国工厂,虽然获得了政策激励,但除了自动化、智能生产岗位,传统制造业岗位并没有大规模增加。 很多期待“制造业回流”的工人,未必能真正分享到所谓发展红利,甚至大量投资项目因劳动力短缺、基础设施滞后、高企的本土成本而延期,回流进展磕磕绊绊。 美国政府忙于“停摆”闹剧。政治极化,党派撕裂已成家常便饭,每次预算僵局,都让整个国家的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瞬间变得脆弱。 企业投资热情因此受损,金融市场也对持续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国民众对政府无所作为、对国家分裂无法自愈感到无力。 有意思的现象是,金融资本公开承诺要向美国本土产业输血,左手金融,右手制造,这场联姻算不上出于本心,更像是现实环境裹挟下的“自救”。 产业资本得以喘息,制造业获得重视,似乎是美国不得不掀起的一场供血革新。 部分科技和制造业巨头选择与中国竞争时谋取合作、保留市场,这看似反叛,但实则是本土产业资本的自保姿态。 过度的金融化已使美国根基受损,在国际动荡、通胀高企、供应链安全一再告急的背景下,回补制造业、稳住实体经济已经由口号变成了刚需。 美国这种“回血”更像强心针,而不是彻底的疗养,关税之下,企业选择绕道东南亚、墨西哥,把产业转移链条拉长了,但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依然依赖亚洲。 美国产业资本获得的“输血”只是部分、有限、策略性的,远远没有撬动整个经济重心的质变。 就业多半停留在高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中低端产业的回流大多只是幻影,普通工人未必能分享到蛋糕。 制造业回流政策常常进展艰难,大量投资不是延期就是夭折,与其说是产业资本回暖,不如说是被逼无奈的结构性调整。 这么看来,中美博弈为特朗普送上了“天降神助”,哪怕只是让他短暂制衡金融资本、推动国内制造业调整。 但其动力与可持续性,其实都很难令外界乐观,金融资本出于压力而转向产业,不如说是调整话术、策略和投资组合,真要形成结构性的“新平衡”,恐怕还得外力与内因共同倒逼。 你觉得美国真有勇气和能力完成脱胎换骨的转身吗?
我们可以说是帮了特朗普个人一个大忙,不然的话,以他的一己之力,在美国内部的斗争中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8 15:47:1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