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76岁的李善长被控谋反,他跪地求情称自己老了,但朱元璋却冷冷地看着他,下令道:“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能反,给咱全部杀了!” 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曾把李善长比作自己的“萧何”,这是多高的评价。萧何是谁?那是帮刘邦管后勤、安天下的第一功臣。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白,他把李善长看作是自己最离不开的左膀右臂。 那时候,李善长负责管理所有文官,调度粮草,安抚百姓,可以说,朱元璋在前线能安心打仗,一大半的功劳要记在李善长身上。 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后又任命他为左丞相,地位在徐达、常遇春这些战功赫赫的武将之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人一到了高位,心态就容易发生变化。李善长也不例外。他开始变得骄傲自满,觉得自己的功劳最大,谁都得让他三分。 他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临安公主,成了皇亲国戚,这更让李善长的权势如日中天。家里盖豪宅,门前车水马龙,前来巴结的官员络绎不绝。 朱元璋是谁?他是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皇帝,疑心病极重。他可以与臣子共患难,但很难共富贵。李善长的权势和张扬,就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朱元璋的心里。 真正让朱元璋动了杀机的,是胡惟庸案。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同乡,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后来胡惟庸谋反被杀,案子牵连甚广,很多人都说李善长也脱不了干系。 但当时,朱元璋念及旧情,加上公主求情,便没有深究。可这颗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只会生根发芽。在皇帝心里,李善长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完全信任的“萧何”了。 李善长也感觉到了危险,于是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顺水推舟,给了他很多赏赐,让他风风光光地回了老家。 如果李善长能就此安分守己,或许还能善终。可他回到老家后,依旧没有收敛。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亲信谋取官职,甚至在地方上修建工事,招揽人马,这些举动在朱元璋的眼皮子底下,无异于火上浇油。 终于,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有人告发李善长的亲信与蒙古人有勾结,意图不轨。朱元璋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立刻下令将李善长逮捕入京。 面对朱元璋的质问,李善长跪在地上,老泪纵横,他说:“皇上,臣都76岁了,还能做什么呢?” 朱元璋看着这个曾经最信任的伙伴,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他冷冷地抛出一句话:“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能篡位,你难道就不会吗?” 这句话,宣告了李善长的死刑。最终,这位大明王朝的第一功臣,连同家人、亲戚共70余口,全部被杀。 对朱元璋而言,杀掉一个年迈的功臣,不是因为他现在能做什么,而是为了消除一个未来可能威胁到朱家江山的隐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哪怕这个人已经老得快要睡着了。 【消息源自:《朱元璋为何非要杀77岁的李善长?专家:你看李善长做了什么》 2022-06-11 腾讯网】
1390年,76岁的李善长被控谋反,他跪地求情称自己老了,但朱元璋却冷冷地看着他
自由的吹海风
2025-10-18 08:35:41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