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位大学老师黄灯的家访故事,心里挺有感触的。她花了五年时间,从广州跑到各地农

毛毛视界 2025-10-17 23:00:38

看了那位大学老师黄灯的家访故事,心里挺有感触的。她花了五年时间,从广州跑到各地农村家访,就为了看清她的二本学生们到底是从怎样的环境里走出来的。 她说班上六七成学生都来自县城和农村。这些孩子,还有他们的家庭,其实是这个社会里最沉默的一群人——没人真正关心他们是怎么长大的。 坐着高铁、大巴,甚至摩托车,黄灯老师一路跑到学生老家。走过他们小时候上学的路,见了他们的父母,她才真正明白这些家庭有多不容易。 说白了,对这些农村孩子来说,应试教育可能是他们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但这条绳子也太沉重了——他们得付出比城里孩子多几倍的努力,才能勉强维持那种“表面公平”。 就像一场马拉松,别人穿着跑鞋在塑胶跑道上跑,他们却光着脚在泥地里挣扎。最后能跑到大学的,个个都是拼尽了全力。 但黄灯老师也在思考:除了没完没了的考试,教育到底还应该是什么?在这些孩子的成长中,那些真正让他们变得坚韧的力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肯定不全是课本和试卷给的。 说实话,这些孩子能走出来,靠的更多是自己心里那团火,是家里父母咬牙硬撑的支持。他们可能没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有着最原始的生命力。 教育不该只是制造考试机器。特别是对这些农村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更多元的出路,更公平的机会,而不是在一条独木桥上挤得头破血流。 这些二本学生,他们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中国家庭。他们的挣扎与坚持,或许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被看见的故事。

0 阅读:17
毛毛视界

毛毛视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