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国大豆为什么非要卖给中国?其实,站在美国的角度,三年不卖给中国大豆,扩大国内内需市场,或者卖给欧洲亚洲的盟国不行吗? 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大客户”那么简单,而是占据了半壁江山的战略级市场。 在贸易摩擦升级前,美国生产的大豆平均有28%都要运往中国,这个比例占到了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六成。 为什么不能像大家想的那样,把这些大豆卖给美国国内市场呢?确实,美国国内对大豆的需求在增长。 特别是在生物燃料政策的推动下,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豆油需求持续上涨,同时,随着动物养殖业的发展,作为优质蛋白饲料的豆粕需求也很稳定。 但关键在于,这个“增长”的速度和体量,远远跟不上突然多出来的数千万吨的出口缺口。 中国一年的大豆进口量超过9000万吨,甚至能到1.2亿吨,而美国国内产量只有2000万吨左右,缺口巨大。 美国作为主要供给方,其庞大的生产体系就是为了满足这种规模的全球需求而建立的。 美国豆农面对的情况是,如果中国在关键的采购季不下单,可能就会有高达1400万到1600万吨的大豆订单瞬间蒸发。 这么庞大的数量,美国国内的“蓄水池”根本消化不了,结果就是大量大豆滞销,价格持续低迷,直接冲击农民的收入和整个农村经济。 美国努力开拓像越南、孟加拉国、埃及、泰国,甚至日本和台湾等市场,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和越南签署了价值超过14亿美元的农产品备忘录。 然而,这些新市场的总和,也难以填补中国留下的巨大真空,原因很简单,全球的大豆需求格局是相对稳定的。 中国之所以成为最大买家,是因为其庞大的养殖业需要豆粕作饲料,以及庞大的人口需要豆油作为食用油。 这种刚性需求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其他国家或许能增加一些采购量,但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吃下原本属于中国市场的千万吨级份额,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站在美国的角度,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东家不买西家买”的算术题,这是一场关乎其农业经济命脉、全球贸易地位和农民群体生计的复杂博弈。 强行与中国市场“脱钩”,不仅国内无法消化,盟友也无力接盘,最终只会导致自身产业重创,并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这笔账,无论怎么算,都是得不偿失的。 大家觉得,如果未来全球贸易格局持续变化,美国农业还有哪些牌可以打?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荷兰是不是失心疯了!继冻结闻泰科技147亿资产之后,又出了新幺蛾子。据荷兰《金融
【3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