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次还对高通发起了反垄断调查。众所周知,高通是我们国内手机和车机最主要的芯片供应企业,没有之一。那么这一次敢于对高通发起调查,我觉得主要是向美方展示了一个态度。 这个态度特别明确,就是有你高通没你高通,我们的产业链都能玩得转。 要知道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最近好多公开消息都能作证。咱们在芯片制造全产业链上,从上游的设备到中游的软件,一圈下来基本都实现了突破。 这里面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光刻机。以前总有人说,这东西咱们五十年都造不出来,还把它吹成卡脖子的“硬骨头”。可现在看,不出意外的话,咱们造出来的光刻机,肯定能让那些唱衰的人惊掉下巴。 之前荷兰ASML的高端光刻机一直垄断市场,咱们想买还得看人家脸色,动不动就被各种限制卡着脖子。但现在不一样了,国内的研发团队咬着牙攻关,从光源系统到精密机械结构,一点点啃下技术难关。 就拿光源来说,以前高端光刻机得用极紫外光,这技术被少数国家攥在手里。咱们的科研人员硬是绕开壁垒,在深紫外光技术上做出了突破,还通过多重曝光技术,让芯片制程不断逼近更高水平。 还有光刻机里的精密导轨,要求误差不能超过头发丝的万分之一。国内的机床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反复调试打磨,最后也拿出了符合要求的产品,再也不用依赖进口。 软件方面也没落下,芯片设计需要的EDA工具,以前基本被美国三家公司垄断。现在国内好几家企业已经能提供全流程的EDA解决方案,虽然在最高端领域还有差距,但在中低端市场已经能满足大部分需求,而且还在不断迭代升级。 不光是设备和软件,芯片制造的其他环节也在同步跟进。比如制造芯片需要的硅片,国内的企业已经能量产12英寸的大硅片,良品率还在不断提升,价格也比进口的更有优势。 还有蚀刻机,国内企业生产的设备已经能用于7纳米制程的芯片制造,甚至在某些指标上比国外的同类产品还要好,不少国际芯片厂商都开始采购咱们的蚀刻机。 这些突破不是孤立的,而是全产业链协同发力的结果。就像一串糖葫芦,从源头的材料到末端的制造,每个环节都串了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 以前咱们造芯片,缺了哪一样都得找国外供应商,人家一旦断供,整个生产线就得停摆。现在不一样了,就算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国内也有替代方案,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比以前强多了。 高通以前在国内市场,靠着专利授权和芯片供应,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甚至还搞过一些垄断性的操作,比如要求手机厂商必须同时采购它的芯片和专利授权,抬高了不少手机的生产成本。 这次发起反垄断调查,一方面是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也是向外界传递信号:咱们的芯片产业已经有了底气,不再是离开谁就玩不转的状态。 可能有人会问,咱们的芯片技术是不是已经赶上国际顶尖水平了?说实话,在最高端领域还有差距,但在中高端和中低端领域,咱们已经能自给自足,而且还在快速进步。 就拿手机芯片来说,国内的芯片设计公司已经能拿出性能不错的中高端芯片,搭载这些芯片的手机在市场上也很受欢迎,销量一点不比用高通芯片的手机差。 车机芯片就更明显了,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卖得火,车机芯片的需求量也跟着涨。国内的芯片企业及时跟进,推出了符合车规级要求的芯片,稳定性和可靠性都经过了市场检验,已经能满足大部分车企的需求。 而且咱们的芯片产业还在不断扩大产能,不少地方都建起了芯片制造工厂,生产线一投产,就能进一步降低芯片的生产成本,让更多企业用得上、用得起国产芯片。 这次对高通发起反垄断调查,不是要跟高通彻底撕破脸,而是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维护国内市场的秩序,同时也让美方看到,咱们不会再因为芯片问题被随意拿捏。 随着国内芯片产业的不断成熟,咱们在全球芯片市场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重。以后再提到芯片,不会再只想到高通、英特尔这些国外企业,国内的芯片企业也会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那些曾经说咱们造不出光刻机、搞不定芯片产业的人,现在也该改口了。咱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肯下功夫,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关,没有建不起来的产业链。 现在再看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背后是整个国产芯片产业的底气。有了这份底气,咱们在国际竞争中就能更从容,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也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和国外企业同台竞技。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
【2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