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 这两年大家总聊贸易战,但今

小茹吖 2025-10-17 14:52:23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 这两年大家总聊贸易战,但今年的玩法明显不一样 —— 昔日被动应对的中国,现在不仅敢出重拳,还能精准打到美国痛处,手上的牌也比美国多不少。 咱今天就顺着他的判断,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 咱先说说为啥罗庆生会说 “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土,而是港口费”。 之前大家都觉得稀土是中国的 “王牌”,毕竟美国造导弹、芯片都离不开高纯度稀土,而且 90% 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都在中国。 但港口费这张牌,比稀土更能直接戳美国的痛处。 中国的港口实力摆在那。2023 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里,中国占了 7 个,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常年霸榜前两位。 美国西海岸港口比如洛杉矶港、长滩港,60% 的进口货物都来自中国或者要经中国港口中转。 港口费看着是笔 “小钱”,但架不住量大 —— 美国企业从中国进口的家具、电子产品,每一批都得交港口操作费、堆存费。 要是中国微调一下港口费标准,哪怕只涨 5%,美国进口商的成本就得往上跳,最后这些成本还得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 反观稀土,它是上游原材料,美国还能靠库存撑一阵子,港口费却是物流链条上的 “卡脖子” 环节,断不了也绕不开,这才是中国真正能重击美国的地方。 再看第二个判断,“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日本、韩国短期内在造船业上帮不了美国”。 美国当然知道港口物流被中国拿捏着不舒服,想找补的办法就是扩自己的造船业 —— 比如多造货轮、多建港口设备,减少对中国港口的依赖。 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美国自己的造船业早就没了当年的底气,只能转头求日本和韩国帮忙。 可日韩哪有那么容易帮上忙? 先看日本,2023 年日本的造船订单量大概是 800 万修正总吨,还不到中国的一半,而且大部分订单都是高端的 LNG 船,造普通货轮的产能早就跟不上了。 韩国更别提,2023 年韩国造船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冲到了 90%,手里堆的全是欧洲的风电安装船订单,根本腾不出生产线给美国造货轮。 更重要的是,日韩的造船业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 日本造船上用的特种钢材,30% 得从中国进口。 要是日韩真帮美国扩产能,就得跟中国掰扯供应链,可他们的经济跟中国绑得太紧了 ——谁也不敢拿自己的经济利益赌。 所以说,美国想靠日韩救急,短期根本不现实,中国这手 “卡物流” 的棋,比美国的 “卡技术” 力度重多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贸易战风向转变,昔日被动挨打的中国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几年的变化大家都看得到,以前美国动不动就加关税、卡芯片,中国更多是被动反制。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不仅有能力出重拳,手上的牌还越来越多,整体优势已经往中国这边倾斜。 就说应对的思路,美国之前总想着 “一刀切” 卡中国的脖子,比如逼 ASML 停供光刻机、限制稀土进口。 中国现在的应对却是 “精准打击”—— 美国怕通胀,就用港口费增加它的供应链成本。 美国想搞产业链脱钩,中国就深化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罗庆生的这三个判断,其实点透了当下大国博弈的核心 —— 不是看谁能一时占上风,而是看谁的策略更精准、谁的实力更扎实。 中国现在能从被动转向主动,靠的不是运气,是这些年在港口、产业链、技术上攒下的家底。接 下来的贸易战,拼的会是更细致的布局,而中国显然已经做好了准备。

0 阅读:78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