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至死不知,为他牵马的“老实人”,才是汉朝顶级的操盘手,萧何也感到后怕! 说起韩信那事,大家嘴里念叨的都是吕后怎么下的狠手,刘邦心里怎么盘算,萧何又是怎么设的局,可真到最后,把韩信领进钟室那个人,不是吕后,也不是萧何,偏偏是那个天天给他牵马的夏侯婴,这人平时话不多,见人就是笑笑点个头,从不说大话。 韩信要出门,车马早就备好在门口,夏侯婴自己就站旁边,没几个人会记得他,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他就跟着了,一个车夫,在一帮王侯将相里,谁也不会防着他,天下打下来了,他还是太仆,管的就是车马,韩信走到哪,他基本都在,韩信被封为楚王,夏侯婴还是老样子,见面拱拱手,说不了几句,韩信信他,因为当年命都快没了,是夏侯婴站出来说了一句,这人我保了,刀斧手才没动手,韩信心里记着这份情,觉得这人以后得敬着。 夏侯婴救他那次,可以说是“识英雄”,可他后来送韩信进宫,那就是“识时务”,韩信的地位一路起伏,从齐王到楚王,最后被削成个侯,刘邦的疑心越来越重,吕后和萧何就在那合计怎么收场,真正能稳住韩信,把这出戏做全的,还是夏侯婴,宫里传话出来,说皇后要办宴席,请老朋友们聚聚,他亲自牵着马来请,韩信一看是他,心里没设防,觉得夏侯婴来请,肯定没事。 结果一进去就是埋伏好的刀斧手,韩信连个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夏侯婴呢,送人进去,转头就走了,一句话没有,大家都在说萧何怎么配合,吕后怎么下令,可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夏侯婴这个谁都觉得是“老实人”的人给推上去的。 韩信死前,心里肯定想明白了吕后心狠,刘邦多疑,萧何身不由己,大概唯独没算到身后那个牵马的人,他从项羽那边过来,当上大将军,封王又被削,这一路上什么人没见过,什么局没经历过,偏偏对夏侯婴,没一点戒心,这种人藏得才叫深,所有人都觉得他老实本分,没啥野心,他就是靠着这个,一步一步把韩信引进了死局,萧何事后回想起来,恐怕都觉得吕后狠不奇怪,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夏侯婴全程面无表情,就像牵一匹马进马厩一样,把韩信送了进去,稳当得很。 史书上写夏侯婴就那么几笔,没当过丞相,没带兵打过大仗,可每次关键时刻他都在,棋盘上他不在中心,但每一步都踩在点上,从沛县的车夫到宫门口的太仆,这人一辈子看着“老实”,谁都不防他,谁都不怀疑他,可这局里最要命的一步,就是他走的,没他这一步,韩信不进宫,这个局就成不了,真正的高手从来不亮兵器,他们都在最紧要的地方等着,一盘棋谁是主导,谁是棋子,结局是谁定的,很多时候,真不是写在史书第一页的那个人。
韩信至死不知,为他牵马的“老实人”,才是汉朝顶级的操盘手,萧何也感到后怕! 说
椰子说历史
2025-10-17 14:34:46
0
阅读:135
暗恋
吃香的喝辣的时候不见有他份?栽跟头了就怪到他头上???不是萧何设死局,韩信会死?没了夏侯牵马,也会有别的人牵马。萧何位居丞相,寿终正寝你是一点都不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