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亿美金年收入的 AI 公司的内部圣经曝光,其中包含了 AI 开发的 7 个致命错误:
完美架构症 - 为100个用户设计百万级架构
研究瘫痪症 - 几个月访谈,零发布
稳定基础幻想 - 等AI"成熟"
共识陷阱 - 大家都同意=没人关心
质量借口 - "还没准备好"
大爆炸发布 - 6个月秘密开发
沉没成本谬误 - "已经投入这么多"
这。。。是真知灼见。
xxxxxxxxxxxxx
今天 HeyGen 宣布达到了 100M ARR 的重大里程碑,并公布了其内部的 Bible,也就是内部工作系统的指导手册。
核心理念:在不确定中找确定性
传统软件开发已经死了。
HeyGen 的观点非常明确:
AI 时代没有稳定的技术基础,每几个月技术就会巨变。
应对策略?不抗拒不稳定性,而要顺势而为。
这套理念直接颠覆了传统开发思维:
传统:建立稳定基础,规划12-18个月
HeyGen:乘风破浪,只规划2个月,随模型升级调整
迭代速度比竞争对手快5倍。速度就是一切的执行哲学。
最离谱的是他们的速度要求:
几天内交付,不是几周
有疑虑?直接推实验版本
动能比完美更重要
具体操作流程:
第1天:定义假设和成功指标
第2天:构建MVP(真正意义上的最小化)
第3-5天:面向部分用户发布
第2周:分析学习,决定下一步
这个实验节奏,应该是每个 AI 公司都有的节奏。
团队结构:2人法则
每个原型只需要2个人:1个PM/设计师 + 1个工程师。
不追求共识,直接快速决策验证。
工程师现在的生产力比2年前至少提高3倍,因为有了AI代码助手。
设计师的核心使命:让奶奶都会用。
如果连奶奶都用不了,立即标记并修复。
数据驱动的增长机器
增长团队的定位:实验引擎。
核心原则:
工程是工具,影响才是目标
实验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赢
20%投入,80%成果
失败+学习=胜利
他们的成功指标:任何用户在平台上能达到的平均视频质量。
质量悖论:快速+卓越 完全不矛盾
最有意思的观点:快速行动使我们能够长期打造更高质量的产品。
当竞争对手每月推出一个功能时,他们同时进行五项实验。学习速度快5倍,持续学习积累最终带来更优质的产品。
视频内容创作领域,质量不可妥协。
用户不是因为界面漂亮而喜欢产品,而是因为产品以卓越品质解决了问题。
他们总结了AI开发的7大致命错误:
完美架构症 - 为100个用户设计百万级架构
研究瘫痪症 - 几个月访谈,零发布
稳定基础幻想 - 等AI"成熟"
共识陷阱 - 大家都同意=没人关心
质量借口 - "还没准备好"
大爆炸发布 - 6个月秘密开发
沉没成本谬误 - "已经投入这么多"
展望未来
未来12个月是我们这代人的战时机遇,有机会打造下一个谷歌或Facebook。
以最快的速度,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