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

九鼎观世道 2025-10-17 10:24:01

印度商人在义乌订了两千双鞋,付完定金后要求货到印度再结尾款。结果义乌商家直接发了两千只右脚鞋,说尾款结清才给左脚鞋。这招儿乍看像是段子,实则是专门对付印度人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能想到义乌商户为了防止被印度客户拖欠货款,竟然直接发了一批两千只右脚鞋?这种做法听起来像笑话,背后却藏着中小外贸商人们被一次次“失信”逼出来的绝招。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义乌商家要出此“奇招”。说到底,是吃亏太多了。熟悉中印贸易的人都知道,印度客户“货到付款”“分批结款”这些花样,早已让不少中国商人吃过大亏。 那位卖鞋的老板,付了10%定金后,对方就死咬着剩余款项要等货到港口再付。其实,这种套路早就在义乌市场流传开来。 几年前,有同行就是因为轻信承诺,结果发货到印度后,对方直接“消失”,空仓库、假电话,最后货款一分钱没追回来。 正因为有这些前车之鉴,鞋商干脆来个“货分两批”:右脚鞋先走,左脚鞋等尾款到账再发。说白了,这就是现实逼出来的“自保手段”。 为什么印度客户会让全世界的外贸人都头疼?其实不止中国人吃过亏。欧美、日韩、东南亚的外贸论坛上,对印度买家的吐槽同样比比皆是。 比如,一家德国机械厂商在贸易展会上签了大单,结果货物到港后买家以“技术不符”为由拖延付款,最后只好贱卖处理。 日本的服装企业也曾遇到印度客户用假单据骗取样品,转手就仿制大批量生产。而在俄罗斯、巴西等地,印度买家的“拖款、赖账、低价回购”套路同样屡见不鲜。 这种现象,除一些人的诚信问题外,还有印度的国情如此。印度商业环境本身就以“灵活”著称,法律程序繁琐、执行力弱,跨国官司更是难如登天。 很多商家被骗后,即使报案,面对的是漫长的司法流程和明显偏袒本国企业的判决。再加上印度市场强调关系、讲求“谈判空间”,一纸合同在现实面前并不总是铁板钉钉。 正因如此,印度商人习惯了在国际贸易博弈中“见缝插针”,遇到松动就钻空子,能拖则拖、能省则省。 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印度客户。印度本地也有讲诚信的商人,但因为整个商业大环境和法律体系的保护不力,大家都不得不“见招拆招”,小心应对。 义乌的商户们之所以能想出“只给右脚鞋”等妙招,其实是用最直观的方式把风险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大家有句玩笑话:“左脚鞋在手,心里才有底。” 事实上,国际巨头也在印度吃过大亏。三星的设备曾被无故扣押,小米一度被巨额税务索赔,苹果供应链频频因“政策变化”被卡脖子。 至于中小企业,遇到假公司、假执照、假地址,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很多商户甚至感叹:“印度市场,谁坚持现金结清,谁就是赢家。” 这些年,义乌商人不再相信“人情”,而是靠流程、靠工具、靠保险来防范风险。大额订单必须全款、所有资料当场核查、必要时上出口信用险,能查尽查。 企业还会用专门的APP扫描客户资料,看看是不是“黑名单”客户。一些老商户说得直白:“只要是印度订单,能拒绝赊账就拒绝,宁可生意少做一点,也不能让货打水漂。” 说到底,国际贸易终究还是要靠诚信。义乌的“只发右脚鞋”不是笑谈,而是风险防控的智慧。只要你讲信用,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生意都能长久;一旦失信,谁都不会再信你。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外贸陷阱?

0 阅读:147

评论列表

海上飞机

海上飞机

2
2025-10-18 01:31

屎三逻辑,贪不到便宜就是吃亏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