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德国军事专家,说了句大实话,估计五角大楼听了得一宿没睡着。他说,现在的美国,面对我们,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说这话的德国军事专家叫施耐德,常年研究大国军事战略,他的分析从不是空穴来风,全是盯着数据和局势一点点抠出来的。 施耐德作为专注大国战略的分析师,总以数据为锚。他的观察源于对西太平洋局势的长期追踪。过去,美国航母群能在该区域自由巡航,凭借技术代差占据上风。但如今,这种优势正逐步消退。中国海军的福建舰下水标志着电磁弹射技术的成熟,这项美方钻研数十年的核心能力,已被对手掌握。舰上飞机起飞效率提升,意味着作战半径扩大,迫使美军重新评估推进路径。2020年以来,美方舰艇维修预算在国会反复争执,资金拖延导致产能滞后。中国造船厂则高效运转,舰艇总数已超400艘,美方徘徊在290艘左右。这种数量反超,直接拉平了力量对比。 军事落差不止于海面。东风-21D导弹的部署,让美航母靠近时面临高风险。这款反舰武器机动性强,变轨能力让拦截难度倍增。美军模拟显示,单枚命中即可瘫痪舰体推进系统。施耐德强调,这不是理论假设,而是基于公开参数的推演。美方过去依赖航母作为投射平台,现在每一步行动需掂量暴露程度。2025年,中国海军测试中,J-15T和J-35战机从福建舰顺利起降,尾焰划过海面,展示了实战潜力。 美军内部报告中,参数对比表摊开,军官们反复核对,承认技术差距缩小。舰队数量的逆转,更是国会预算战的产物,那场拉锯战中,资金分配文件散落,延误了船坞升级。 经济联系 加剧了美方的顾虑。2024年,中美贸易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进口额达4614亿美元,出口1993亿美元。这种规模的互嵌,让脱钩成本高企。美国消费电子产品依赖中国组装,iPhone等货架主力需海外流水线支撑。中国制造则需美方核心部件和技术授权。施耐德指出,全球化链条如蛛网,扯动一处即牵全身。美方若强推制裁,通胀将飙升,日用品价格上涨20%以上,供应链中断引发企业警报。模拟模型显示,超市库存空荡,消费者推车时犹豫,经济乱象先从本土蔓延。 这种绑定并非单向。美方芯片和软件出口支撑中国产业升级,断链将伤及自身创新链。施耐德分析,战争代价因经济深度融合而放大,远超冷战时代。美方过去用关税大棒维护利益,现在却投鼠忌器。2025年贸易数据中,双边依存度未降反升,显示脱钩口号难落地。企业主管在白板上擦拭旧方案,书写新路径,承认全球化已成双刃剑。美方民众首当其冲,面对涨价和短缺,政策空间被压缩。 盟友关系的松动,进一步暴露美方孤立。施耐德观察,日本在峰会上附和施压,却私下扩大对华出口,订单增长15%。韩国则聚焦半岛防御,贸易报告中对华合作优先。澳大利亚早年参与联合演习,现在外交声明转向平衡,避免卷入前沿冲突。这些伙伴清楚,任何升级将先波及本地港口和城市。施耐德强调,无人愿为单方霸权买单。欧洲盟友在布鲁塞尔讨论多边路径,中东调查显示78%受访者视美为动荡源头。 美方在中东调解中分心,乌克兰援助延误,精力被多线拉扯。施耐德指出,盟友摇摆源于现实算计,前线风险高于抽象承诺。东京官员签署合同时,笔尖划过纸张,优先本土经济。首尔防御中心调整警戒线,却不移资源海外。堪培拉新闻厅中,发言人低头读稿,语气软化。全球多数国家追求合作,美方退出协议的举动,反噬自身信任。产业链断裂,多边机制撕裂,导致影响力螺旋下滑。 核威慑层面,美方优势也成红线而非利剑。中国东风-41覆盖本土,二次反击能力提升,意味着对等回报。施耐德分析,美民主体系难承受本土打击风险,纽约等城市模拟中轮廓淡化成灰。美方指挥中,文件层层审批,听证会证人举手宣誓,描述评估报告。这种互相毁灭格局,让赌注过高。过去,美核武投射自由,现在需权衡本土代价。施耐德总结,这道底线源于实力平衡,非强加。
最近有个德国军事专家,说了句大实话,估计五角大楼听了得一宿没睡着。他说,现在的美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6 19:49:2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