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世界,老天爷真正赏饭吃的其实就俩地方:   第一就是澳大利亚的铁矿,严格来

古今知夏 2025-10-16 17:50:36

放眼全世界,老天爷真正赏饭吃的其实就俩地方:   第一就是澳大利亚的铁矿,严格来说,那地方根本就不是铁矿,就是纯粹的一坨铁,只不过是生锈了而已。澳洲铁矿含铁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多,你知道铁生锈了含铁量是多少吗?答案是百分之七十左右。我们甚至可以这么理解,远古时代一坨纯铁从外太空砸到了澳大利亚,后来逐渐生锈了并粘了点泥土。这种生意全天下哪里有。   再看开采难度,澳洲铁矿简直是 “送上门的福利”。它大多是露天矿,不用往地下挖几百米,只要把表层 10 米厚的土层扒开,底下就是厚厚的矿层 — 平均厚度 80 米,最厚的地方能有 120 米,相当于 30 多层楼叠在一起。 而且废石少得惊人,别人挖 1 吨铁矿,得扔 3 吨没用的石头;澳洲这儿挖 1 吨矿,只需要扔 0.3 吨废石,相当于省了大半的开采成本。 这种 “挖得浅、废石少” 的优势,让澳洲铁矿的开采成本能压到每吨 15 美元左右,比巴西的优质铁矿还低,更别说中国的地下铁矿了。 供应链更是澳洲铁矿的 “护城河”。从矿山到港口,全是自动化操作:180 列无人驾驶火车,不用司机,顺着轨道就能把矿拉到港口,比有人驾驶快 23%,还不会出延误; 到了西澳的黑德兰港、兰伯特港,装船靠的是自动化传送带,1 小时能装 1.2 万吨铁矿,一艘 20 万吨的货轮,一天就能装完。 这俩港口占了全球富铁矿海运量的 68%,2025 年 7 月黑德兰港因台风停了 3 天,全球铁矿期货价格当天就涨了 4.7%— 足以看出它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几乎是 “它一停,全球钢企就心慌”。 最近几年,澳洲还把 “环保” 变成了新的优势。2025 年欧盟开始收 “碳边境税”,进口铁矿要算开采、运输的碳排放,排得多的就得多交钱。 澳洲立马跟上,把西澳矿区的电力全换成了太阳能和风能,露天开采本身碳排放就比地下低 60%,再加上清洁能源,直接喊出 “零碳开采”。 反观其他地方,比如中国在非洲开发的铁矿,因为要挖地下,当地电力又以火电为主,碳排放比澳洲高 2 倍多,出口到欧盟就得多缴每吨 18 欧元的碳税,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当然,中国也没一直 “被动”,早就开始找破局的办法。一方面去海外找 “替代资源”,比如在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虽然原始品位只有 62%,但中国企业建了 “选矿 - 冶炼” 一体化基地,用新技术把含铁量提到 67%, 再加上当地有水电站,碳排放也降了下来,跟澳洲铁矿的差距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盘活本土的低品位铁矿,以前中国 30% 品位的铁矿没法用,现在有了 “超重力选矿技术”,能把它提纯到 65% 的精矿, 成本虽然比澳洲高一点,但能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2025 年,中国本土提纯的铁矿已经能满足 1/5 的需求,比 2020 年翻了一倍。 不过澳洲铁矿也有 “天花板”。2025 年澳大利亚自己的报告显示,西澳 65% 以上的高品位铁矿,可采储量只剩 120 亿吨,按现在每年 3.5 亿吨的开采速度,也就够挖 34 年。 他们想挖地下 500 米的矿,但测算下来,成本得翻 3 倍,含铁量还会降到 60%,到时候优势就会缩水。而中国的低品位铁矿提纯技术还在进步,未来成本还能降,说不定到时候就能反过来 “补位”。 现在看进口数据,2025 年 1-8 月中国从澳洲买了 4.2 亿吨铁矿,占进口总量的 72%,但结构已经变了 —30% 是签了长期协议的,价格提前锁死,不会随便涨; 25% 是中国企业自己在澳洲开发的矿,相当于 “自己挖自己用”;真正要跟澳洲矿企讨价还价的,只剩 45%,比 2020 年少了 28 个百分点。 未来全球钢铁业的格局,本质上就是 “澳洲铁矿的存量优势” 和 “其他国家的技术破局” 之间的较量,谁能把成本和主动权抓在手里,谁就能占上风。

0 阅读:452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