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   俄乌冲突刚开始那

论史家 2025-10-16 15:33:17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   俄乌冲突刚开始那阵,俄罗斯的心思特别简单,就是不想让乌克兰进北约,毕竟从他们的角度看,北约要是把军事设施摆到乌克兰,等于家门口架了把刀,西边的战略空间全被挤没了。   之前也找美欧谈过,想让对方承诺不让乌克兰入约,结果谈来谈去没结果,才动了手,那时候根本没想着要占多少地,就想逼着乌克兰放弃入约的念头,承认东部那几个地方的特殊地位,能快速解决问题最好。   没想到打起来之后,情况完全走了样,欧美直接下场,给乌克兰的援助一波接一波,远程武器慢慢都到位了。   乌克兰有了这些家伙事儿,不光能在前线扛着,还能派无人机甚至导弹打俄罗斯本土,连西伯利亚的油田都遭过袭击。   这一下,俄罗斯发现之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光是阻止入约已经没用了,对方手里有了能打到自己家里的武器,就算乌克兰不进北约,威胁也实实在在摆在那儿。   普京后来干脆直接说了,要在俄乌边境建缓冲带,这意思很明白,得把战场往外推,离自己边境越远越好,不然本土安全根本没法保证。   这么一来,控制的范围就从最开始的四个州,慢慢扩到了八个州,连敖德萨、哈尔科夫这些地方都成了目标,不是贪心,是不这么干不行,得从物理上拉远乌军的打击距离,顺便把他们的军工厂、补给线都敲掉,从根上削弱对方的本事。   而且战场的形势也让俄罗斯没法收手,美欧那边的援助后来有点跟不上了,美国换了总统之后,对乌克兰的支持明显保守了不少。   乌克兰这边兵源越来越紧张,后勤补给也掉了链子,打库尔斯克、阿夫迪夫卡那些仗的时候,输了一场又一场。   反观俄罗斯,征兵和军工生产都跟上了节奏,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往前线送,兵力也充足,战场主动权慢慢都攥在了手里。   这种时候要是停手,之前付出的代价不就白费了?好不容易占着优势,自然得趁热打铁,把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地盘,不然等欧美缓过劲来再援助乌克兰,或者乌克兰重新攒起力气,之前的仗等于白打。   更关键的是,那些被控制的地方太重要了,乌克兰东南部那几个州,本来就是粮食主产区,还有不少重工业基地,敖德萨更是黑海边上的关键港口。   控制了这些地方,俄罗斯自己的粮食安全有了保障,工业生产也能补一补,等于能“以地养战”,减少战争对本国经济的拖累。   拿敖德萨来说,要是彻底占下来,等于把乌克兰的黑海海岸线全堵死了,乌克兰没法通过黑海出口粮食和货物,国家生存能力直接被砍了一大块,而俄罗斯就能更稳地控制黑海的航运和安全。   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也让俄罗斯没法轻易松手。   俄罗斯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停火可以,但条件必须满足:乌克兰得从占领区全部撤军,不能再发展那么多军事力量,更不能提加入北约的事儿。   这些条件要是没有足够的地盘做筹码,根本没法跟对方谈,毕竟谈判桌上的底气,全是战场上打出来的,手里握着八个州,跟手里只有四个州,说话的分量完全不一样。   俄罗斯是想一次性解决问题,不想这次停了,过几年对方又靠着北约的支持卷土重来,到时候还得再打一次,不如趁着现在的形势,把安全屏障建结实了,省得以后麻烦。   这场仗打到现在,早就不只是俄乌之间的事儿了,成了俄罗斯跟西方掰手腕的场子。   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一轮接一轮,想从经济上拖垮他们,俄罗斯要是现在认输收手,不光西边的安全问题没解决,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一落千丈,以后说话更没人听。   所以哪怕顶着制裁,也得把这场仗打下去,不光是为了乌克兰的地盘,更是为了在国际上争个地位。   所以说,俄罗斯不收手,不是因为好战,而是最初的目标被局势逼得变了味。   从单纯的防北约东扩,变成了必须构建安全缓冲带、掌握战场主动权、攥紧战略资源,甚至要跟西方掰扯出个结果的全面博弈。   停手容易,但停手之后的风险根本没法承受,与其以后被动挨打,不如现在主动布局。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