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中国稀土,31国集体对华“宣战”,不料正中中方下怀 在中国出台稀土出口新规后,西方世界陷入集体焦虑。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紧急表态,将此事列为“核心关切议题”,并联合G7国家酝酿联合应对方案。这场由31个国家组成的对华施压联盟,表面上声势浩大,实则暴露了西方在关键矿产资源领域的致命软肋。 中国这次出台稀土出口新规,根本不是临时拍脑袋决定的,是照着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的路子,一步一步算好的,那些喊得最凶的国家,刚好是被稀土供应链绑得最紧的,他们所谓的“宣战”,说白了就是没底气的瞎咋呼。 先说说中国这步棋的底气在哪儿。2025年10月9号,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一起发了公告,明明白白说要对钬、铒、铥、铕、镱这些中重稀土相关的东西实施出口管制,不管是小的金属块、合金锭,还是大的永磁材料、光纤材料,基本把高端制造要用到的核心稀土产品都包含进去了。 这可不是随便卡别人脖子,是按照《出口管制法》《海关法》来的合规操作,核心就是保国家安全、尽到防扩散的义务,每一种管制的东西都标了清楚的税则号和技术参数,报关的时候还得准确说明“属于两用物项”,流程严得挑不出毛病,这种精准管控的背后,是中国把稀土产业的话语权攥得死死的。 再看看西方那31国的底气在哪儿?说穿了就是没底气。欧洲央行只说了欧元区70%的稀土进口来自中国,可没说全的是,欧盟90%以上的稀土加工环节都得靠中国,他们自己国家已经探明的稀土储量,连全球1%都不到。 美国也没好到哪儿去,虽然自己有稀土矿,但从原矿到能用来造导弹制导系统的高纯稀土氧化物,90%的加工步骤还得拿到中国来做。 日本更夸张,他们半导体芯片用的铕荧光粉、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的钕铁硼永磁体,原材料几乎100%靠中国出口的稀土化合物,这些国家嘴上喊着“供应链要自己说了算”,实际上早就把自己产业的命门交到中国手上了。 稀土这东西不是普通的石头,它是绿色能源、国防工业和高科技制造的“必需品”,就像人得吃维生素一样。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里,每台都得用好几公斤稀土永磁材料;风力发电机的变桨系统离不开稀土磁致伸缩材料;F-35战斗机的雷达罩要用稀土陶瓷涂层,导弹的惯性导航系统得靠稀土陀螺仪才能转起来。 国际能源署早就预测过,要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锂、钴这些矿产的需求量得涨几十倍,而提炼加工这些矿产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需要稀土催化剂帮忙。 中国2024年稀土产量达到27万吨,占全球的69.2%,更关键的是,全球92.3%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还能把稀土纯度提炼到99.9999%的6N级水平,这技术现在没哪个国家能比。 西方想自己搞一套?德国莱茵地区的地热提锂项目喊了好几年,到2025年才计划投产,一年只能产2.4万吨氢氧化锂,连大众汽车一家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欧盟砸了225亿欧元搞47个关键矿产项目,要到2030年才能勉强做到“本土开采10%、加工40%”,现在连电池级锂的加工能力都只够自己用25%。 所以说,31国联合施压,说到底就是急得没办法了才这么干。欧盟委员会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把这事儿当成“核心大事”,还联合G7琢磨应对办法,可他们能拿出啥实在的招儿?无非是凑一块儿喊口号施压,要么就是去找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有资源的国家买原矿。 可问题来了,澳大利亚的稀土原矿品位低、杂质多,运到中国加工,每吨成本比直接买中国的精炼品还高30%;加拿大就算把稀土矿开出来,没有中国的分离技术,那些矿也只能堆在港口当废石头。 更讽刺的是,他们喊着“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却没一个敢真的切断合作——德国大众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要是断了稀土永磁体供应,一天就得损失2000万欧元的产能;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导弹生产线少了稀土材料,订单交付就得推迟半年,这些看得见的损失,比他们任何施压的话都管用。 这事儿刚好合了中国的心意。中国早就不想只当“卖稀土原料的”了,这些年一直在推动产业升级,从卖原矿、卖氧化物,慢慢转向卖永磁体、光纤材料、磁制冷器件这些能卖高价的产品。 这次的出口管制,刚好把那些不值钱的初级产品筛出去,逼着国内企业把心思放在高端制造上。北方稀土2024年拿到的冶炼分离指标占全国的66.9%,中国稀土集团的中重稀土深加工产能达到5.78万吨每年,这些龙头企业早就做好准备接高端订单了。 更关键的是,新规让全世界都看清楚了西方供应链的致命弱点——他们喊了好多年“供应链要多元化”,到最后还是绕不开中国的技术和产能。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更愿意和中国签长期合作协议,毕竟跟着31国起哄没用,能拿到稳定的稀土供应才是真的。
含有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不许卖给中国,含有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就不许卖给美国!中
【11评论】【11点赞】
懒羊羊
零和博弈,生死决斗!与群狼共舞必须是猛虎!
用户10xxx99
狠狠卡死它们!军用禁止出口!民用涨价20倍数量还有限,无疑稀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