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澳大利亚也硬扛不了多久。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这7年间经历了什么,澳大利亚是最清楚的。之前澳大利亚对美国是亦步亦趋,结果我们之间的经贸往来受到的很大的影响。现在美国转头和我们正在开展很多务实的交易和合作,很明显,一门心思搞对抗,对澳大利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说起澳大利亚这几年在中、美之间走钢丝的日子,真是让人感慨。2018年美国那边一发起贸易战,澳大利亚就紧跟着站队,各种外交动作都往华盛顿那边靠,结果呢?自家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直接就栽了大跟头。想想看,澳大利亚经济这么依赖出口,尤其是资源类产品,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占了他们出口的三成多。要是平时顺风顺水还好,可一有摩擦,立马就现原形了。从煤炭到葡萄酒,再到大麦,这些东西堆在港口卖不出去,损失可不是小数目。 具体来说,2020年澳大利亚公开呼吁调查新冠疫情来源,这事儿一出,中国很快就采取了反制措施。先是大麦出口被加了关税,然后是煤炭禁令,葡萄酒也跟着遭殃。到2021年底,这些限制覆盖的商品价值大概有200亿澳元,澳大利亚对华贸易顺差直接缩水,整体经济增长也放缓了0.5%到0.7%个百分点。煤炭行业最惨,纽卡斯尔港那边的出口量掉得厉害,矿区工人失业率蹭蹭上涨,珀斯那边经济直接受拖累。葡萄酒出口商呢?巴罗萨谷的那些酒庄,本来指望中国市场大卖,结果收入锐减80%,只好硬着头皮转战东南亚,可销量根本补不回来。大麦农场主在维多利亚州也傻眼了,合同一夜之间泡汤,现金流断了,很多人只能把粮食转卖国内当饲料,价格还得自己压低。 这还不算完,整个澳大利亚经济都跟着抖三抖。贸易战初期,美国的关税政策本来就让全球供应链乱套,澳大利亚作为中间商,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和天然气本来是摇钱树,现在却因为政治风向变了,买家那边犹豫不决。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的报告显示,如果中美贸易战升级,澳股价格能跌8%到10%,家庭财富缩水1.5%到1.8%。企业主们急了眼,游说团天天在悉尼街头喊话,要求政府赶紧修复关系。可当时斯科特·莫里森政府呢?一门心思加强和美国的联盟,2019年大选赢了之后,继续推AUKUS协议,2021年签署的时候还强调战略合作的重要性。结果呢?这政策让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安全上站稳了脚跟,但经济上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莫里森的做法被批评为太激进,没留后路,直接把中国这个大客户得罪了。 转眼到2022年5月,大选一换人,安东尼·阿尔巴尼斯上台,风向就变了。新政府一看,经济数据这么惨,立马调整策略,开始和中方对话。2023年3月,先是大麦禁令解除,维多利亚州的出口量反弹20%。接着同年10月,煤炭限制也逐步放开,纽卡斯尔港的船只又开始忙活起来了。葡萄酒关税在3月取消,酒商们总算松口气。2024年,连龙虾禁令都结束了,南澳渔民的日子好过了点。到2025年,双边贸易额已经爬到3269亿澳元,同比增长9.2%。这数字听着就踏实,中国占澳大利亚出口的近三分之一,2023-24财年两边贸易总额3250亿澳元,澳对华出口2127亿澳元。阿尔巴尼斯2025年7月访华,重点谈贸易和经济合作,还签了谅解备忘录,推动供应链稳定。维多利亚州那边甚至在9月表示,要加强多领域合作,从2022到2023年,中澳贸易就帮澳大利亚多创造了59.56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每户家庭可支配收入多了2600澳元。 这转变不是空谈,澳大利亚学聪明了,知道一味对抗吃亏。过去几年,他们尝够了苦头,现在转向务实路线,避开意识形态争论,直奔经济利益。2023年以来,外交努力明显见效,双方重回稳定轨道。澳大利亚外长佩妮·王在2025年2月和中国外长会晤,提了海军行动的关切,但重点还是贸易流畅。想想看,美国那边2025年特朗普又上台,关税政策一变再变,澳大利亚这次没傻乎乎跟风,而是保持距离。专家分析说,澳中贸易顺差占澳GDP的4%,要是再起波澜,经济恢复就得打回原形。幸好,现在合作领域扩展到能源和农业,可再生能源项目也上议程了。2025年7月的中澳领导人会议,谈了加强人文交流和旅游,澳大利亚旅游业本来就盼着中国游客回来,这下有戏了。 当然,澳大利亚的麻烦还没完。铁矿石这块儿,本来是他们的王牌,对华出口占84%,2023年价值854亿美元,珀斯经济全靠这个撑着。可几内亚的西芒杜项目一启动,格局就得变。2019年中国企业拿下权益,2021年基建开工,2022年矿井加速,2024年7月里约廷托完成交易。项目分四个区块,年产能1.2亿吨,占全球供应5%。2025年11月,第一批矿石装船出口,高品位矿石吸引买家,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预计降10%。这矿区在几内亚东南高地,勘探和开发花了大功夫,现在基础设施基本就位,铁路和港口连通了。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
【28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