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里几乎骂遍了所有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夫人宋美龄,可唯独对

叁号知识局 2025-10-15 17:13:50

蒋介石有写日记的习惯,日记里几乎骂遍了所有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夫人宋美龄,可唯独对周恩来赞不绝口!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蒋介石写日记这事儿,真算是贯穿他一生的“修行”,从黄埔军校写到台湾,几十年雷打不动,一天不落。   心里高兴也记,生气更得记,别人要是惹他了,那笔头能戳出火星子来,孙科在他眼里是不中用,汪精卫是伪善,胡适是投机,连枕边人宋美龄也逃不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都写进去了。   总之,蒋介石这人脾气大到连自己都骂,说孤负国家、不如死了干净,可就这么个谁都能骂一通的主儿,偏偏对周恩来,那个一辈子都站在他对立面的对手,从头到尾没骂过几句!   这事听起来离奇,其实仔细想想,倒也透着人情味。   黄埔军校刚办那会儿,蒋介石当校长,正是他最紧张的时候,上头派了个留法回来的周恩来来管政治部,蒋一开始不放心,心说这左派来掺和,准没好事。   结果没几个月,黄埔的气象全变了,学生能唱能讲,政治课有板有眼,连蒋介石都在台下听得点头。   那天他回去就在日记上写了四个字:“周可大用。”对别人他从来吝啬夸奖,这四个字,在他那儿几乎是顶格的称赞。   好景不长,1926年中山舰事件一出,蒋介石疑神疑鬼,觉得共产党要搞他,干脆先下手为强,把周恩来也给软禁了。   按理说,这时候他该破口大骂才对,结果他在日记里写的是“周仍从容”,敌人被抓了还这么镇定,蒋看在眼里,心里那点复杂的佩服也就冒了出来。   后来北伐打响,张治中提议让周恩来来管政治部,蒋介石嘴上说好,其实心里盘算着怎么拉拢他,专门设宴敬酒,语气也客气得很。   周恩来只是微笑,说一切得中央决定,蒋介石最不耐烦别人拿中央压他,回去翻开日记,只写了一个字:“惜。”惜什么?惜的是拉不拢、也打不倒。   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悬赏八万块要周恩来的命,价格高得吓人,可在日记里,他依旧没写一句狠话,反而是那句:“周之行事,非我所及。”   对别人他骂得狗血淋头,对周恩来却是服气,他知道,这人不但胆大心细,而且骨头硬得很,逼急了能拿命拼。   到西安事变那年,蒋介石被扣,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去谈判,多年不见两人又面对面,蒋盯着他看了半天,心里翻江倒海,蒋介石一生极少佩服人,而这一次,他是真的服了。   抗战时,周恩来在重庆负责中共代表处,几乎天天得跟蒋介石碰面,蒋的脾气谁都怕,唯独周恩来不慌不忙,条理清楚,礼貌周全。   外人都说周恩来圆滑,蒋却说那不是圆滑,是才冠众,他心里明白,这人不是靠嘴皮子活的,是靠脑子。   蒋介石的日记写到最后,依旧骂人,骂官僚、骂美国人、骂自己儿子,骂得天花乱坠,但从没把周恩来写进佞臣的名单。   有人说是因为恨不动了,也有人说是敬重,其实都对,蒋介石一生骂人是为了抬高自己,唯独对周恩来不敢骂,因为骂了反而显得自己小。   在漫长的中国近代史里,一个是铁腕的国民党领袖,一个是温润的共产党总理,他们立场对立,却都为国家焦虑,为民族奔波。   蒋介石用笔骂天下,却在沉默里给周恩来留了一份分量,那份沉默也许比任何赞美都更重。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0
叁号知识局

叁号知识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