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79年,一名台湾连长冒死游泳横渡台湾海峡回到了大陆。让人意外的是,他的妻子在接受审问的时候只:“我丈夫曾说,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失踪了,我就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 1952年,林毅夫出生在台湾宜兰,从台大一路读到陆军官校,并且被任命为金门马山连连长。 马山,是对外宣传的“橱窗”,光鲜亮丽,可橱窗背后,士兵们白天喊着“反攻复国”的口号,晚上就围在赌桌边,盼着退役发大财。 看着这种情况,林毅夫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明白,他所守护的东西已经变了滋味,因此在他的心中,已经开始进行回归大陆的计划。 1979年5月,林毅夫先是下达了一道“夜间禁止射击”的演习命令,然后脱下军装,只穿两条短裤,抱着两个篮球,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 当林毅夫在漆黑的海水中忍受刺痛、对抗迷航时,怀有六个月身孕的陈云英,正抱着另一个孩子,在台湾家中接受军方一遍遍的盘问。 陈云英没有崩溃,只是冷静地重复着一句像是诀别的话:“我丈夫说过,如果他不见了,我就像王宝钏一样等下去。” 当林毅夫终于精疲力尽地爬上厦门的沙滩,抓起那把湿泥时,他的军人生涯彻底结束了,1980年,在北大,他因为给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的讲座做了精彩的翻译,当场就被邀请赴美深造。 之后几年里,陈云英卖掉房产,带着孩子们跨越重洋,一家人重逢的那刻,夫妻俩抱头痛哭,而年幼的孩子,已经不认识这个“消失”了的父亲。 在美国,夫妻分居两城求学,陈云英一边做饭带孩子,一边写论文,硬是拿下了两个博士学位,这一家人,就像一块在苦难里反复捶打的钢铁。 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从海外归来的经济学博士,林毅夫在中国找到了新的坐标,他创立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工作起来像个拼命三郎,甚至说“能倒在书桌前是最好的结局”。 后来,他站上了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舞台,光芒四射,但在这耀眼光环的背后,是台湾那张从未撤销的通缉令。 他赢得了一个新世界,却永远失去了那个旧故乡,直到今天,关于他是“勇敢的逆行者”还是“叛逃者”的争论,从未停止,这恰恰说明了那场抉择的复杂。 信息来源:北方网---听陈云英讲述林毅夫传奇姻缘(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