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夺权、高管反水!董明珠“绝不用海归”预言成真,147亿资产一夜冻结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0-14 16:54:14

荷兰冻结安世资产、外籍高管遭夺权,董明珠那句“绝不用海归”瞬间火了。 近几日闻泰科技的安世半导体在荷兰遭遇“夺权”,引发了网友对董明珠“绝不用一个海归派”的关注。 9月底,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给安世半导体下了道部长令,直接把这家公司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甚至人员都给冻结了,一年之内不许做任何调整,相当于给安世的全球运营按下了暂停键。 谁也没想到这只是开头,第二天安世的三个外籍高管——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运营官就联合向荷兰法院提了申请,要求调查公司,还得采取紧急措施。 没过几天法院就判了,不仅暂停了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职务,还把闻泰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都交给第三方托管,另外派了个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进来,等于直接架空了闻泰的控制权。 这波操作对闻泰科技来说简直是釜底抽薪。要知道安世可不是普通子公司,这家前身为恩智浦标准产品事业部的企业,是闻泰花了268亿真金白银在2019年彻底拿下的核心资产,2024年光半导体业务就给闻泰赚了147亿营收、近23亿净利润,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领域排第三,车规级芯片更是做到了全球第二的位置,汽车板块的营收占比快到六成了。 现在核心资产被冻结,控股股东的权利被扒得只剩个象征性的股份,闻泰自己都说“控制权暂时受限”,后续的战略规划、资源调配全被捆住了手脚。 更让人琢磨的是这三个外籍高管的动作。他们仨都有美国顶尖大学的背景,在半导体行业摸爬了二十多年,之前确实帮安世做过不少大事,连全球半导体最大的并购案都是他们带队拿下来的,搁在平时绝对是各大公司抢着要的顶尖人才。 可偏偏在荷兰政府下命令的第二天就集体“发难”,这时间点太蹊跷了。闻泰科技的律师直接点破,说荷兰经济部就是“跟在美国政府后的温顺小绵羊”,这话其实把底给揭了——这根本不是简单的公司治理问题,就是借“国家安全”的由头,行政治干预之实,而这几个外籍高管的操作,说白了就是跟外部势力打了配合,借着法律程序抢控制权。 这不就正好撞上董明珠当年的话了嘛。她那句“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当初好多人觉得太极端,可现在对照安世的事儿一看,根本不是排斥人才,而是对关键岗位的风险有极致的警惕。 董明珠要的从来不是“不用海归”这个形式,而是要攥紧核心岗位的控制权,怕的就是关键时刻被外部力量卡脖子,就像安世现在这样,股权是你的,但管理层被渗透,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你的控制权掀翻,连知识产权和资产都给你冻了。 而且董明珠的底气不是凭空来的,格力自己的人才培养摆在那儿呢。石家庄格力有个叫郑林松的90后,就是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不是什么留洋博士,2014年入职后从设备保全干起,三个月就破格出徒,比好多学两年的还厉害。 后来他主动去学机器人技术,自己编课程教同事,带队搞出的自动化项目能直接省6个人,还给机器人装“智慧之眼”,用视觉算法解决了喷涂零件上下料的难题,把成功率从20%提到100%,去年还拿了京津冀机器人大赛的冠军,成了“大工匠”。这种土生土长的技术骨干,扎根企业、懂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跟企业一条心,根本不会出现安世那种“高管反水”的风险。 其实安世这事儿早有苗头,2022年它收购的英国晶圆厂就被英国政府逼着剥离了,现在不过是故技重施。这也给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敲了警钟:全球化并购拿回来的技术和资产,要是关键岗位的人控不住、治理权抓不牢,早晚得成别人嘴边的肉。 荷兰政府拿“国家安全”当幌子,本质上就是怕中国企业掌握半导体核心技术,借着地缘政治的东风抢好处,而那几个外籍高管正好成了突破口。 董明珠当年的话突然火了,不是大家认同“一刀切”不用海归,而是佩服她的远见。 她早就看透了,核心技术、关键岗位,靠外人终究不踏实,自主培养的人才才是自己人,才能守住知识产权和企业命脉。现在安世半导体被冻结资产、被夺权,恰恰印证了这种谨慎有多必要——不是中国的教育科技不如国外,而是咱们得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不然就算买来了顶尖的企业、请来的顶尖的高管,人家一句话就能给你搅黄了。 闻泰现在一边强烈抗议,说荷兰是“系统性歧视”,一边找律师、跟客户沟通想稳住局面,但这事儿想解决哪那么容易。说到底,这波教训太深刻了,以后中国企业再走出去,怕是都会想起董明珠那句狠话背后的深意,关键岗位的人才任用、核心资产的控制权,半点都马虎不得。

0 阅读:34

评论列表

caca731

caca731

2
2025-10-14 17:21

用海龟要慎重审查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